[实用新型]弯管试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41946.5 | 申请日: | 2012-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161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王长江;刘然;张锋;张毅;王新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 |
主分类号: | G01N3/12 | 分类号: | G01N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金杰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弯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弯管试压装置,属于石油天然气钢制管道试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长输油气管线勘察、设计技术的进步,管道建设速度逐年加快,长输油气管网不断完善。为满足高效施工的技术要求及提高管道对复杂地貌的适应性,对弯管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弯管的设计和生产质量直接影响管道的建设质量。弯管试压是弯管生产的关键环节,是决定弯管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
目前,热煨弯管试压方法主要为单根独立试压和多根连焊试压,多根连焊及两端封堵的试验最为常用,弯管测试合格后,需切除两端盲板及接头焊缝,再完成弯管两端坡口的加工,整个试验工序繁杂,工人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严重影响管厂的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弯管试压装置,其能快速、高效和经济地进行热煨弯管试压,有效保证弯管试压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在试压弯管I与试压弯管II的对接端口外部设有液压开合可拆卸连接装置,其内壁镶嵌有橡胶密封圈,外壁连接液压缸,两者均固定在试压平台上。在液压开合可拆卸连接装置两侧的弯管管面上均设有圆环式夹持装置。
试压弯管I另一端管面连接设有注水口的注水端试压头,注水端试压头连接注水端密封圈且设在注水端直线轨道上。试压弯管II另一端管面连接设有排气口的排气端试压头,排气端试压头连接排气端密封圈且设在排气端直线轨道上。靠近注水端和排气端的弯管管面上均设有液压开合夹持装置,其夹持表面镶嵌有橡胶保护层,外表面连接夹持装置液压缸,两者均固定在试压平台上。
试压弯管I及试压弯管II的中部均由平衡装置固定,平衡装置由螺栓固定在试压平台上,其侧部固定弧面上镶嵌有橡胶层,且固定弧面与弯管管面紧密贴合。
本实用新型弯管试压装置能解决现有弯管试压工序繁杂的问题,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密封性好,能消除试压安全隐患,显著提高弯管试压工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管厂经济效益,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弯管试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向视图。
图3为图1中的B向视图。
图4为图1中的C向视图。
图5为图1中的D向视图。
图6为液压开合可拆卸连接装置示意图。
图7为液压开合夹持装置示意图。
图8、9为平衡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9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弯管试压装置由注水端试压头1、注水端密封圈2、液压开合夹持装置3、试压弯管I4、平衡装置5、液压开合可拆卸连接装置6、橡胶密封圈7、试压弯管II8、排气端密封圈9、排气端试压头10、排气口11、排气端直线轨道12、试压平台13、夹持装置液压缸14、注水口15、注水端直线轨道16、橡胶保护层17、液压缸18和圆环式夹持装置19等组成:
在试压弯管I4与试压弯管II8的对接端口外部,设有两瓣半圆式的液压开合可拆卸连接装置6,半圆筒内壁镶嵌有橡胶密封圈7,外壁连接液压缸18,两者均通过螺栓铰接在试压平台13上。在液压开合可拆卸连接装置6两侧的弯管管面上均设有圆环式夹持装置19。
试压弯管I4另一端管面连接设有注水口15的注水端试压头1,注水端试压头1连接注水端密封圈2且设在注水端直线轨道16上。试压弯管II8另一端管面连接设有排气口11的排气端试压头10,排气端试压头10连接排气端密封圈9且设在排气端直线轨道12上。靠近注水端和排气端的弯管管面上均设有两瓣圆弧式的液压开合夹持装置3,其夹持表面镶嵌有橡胶保护层17,外表面连接夹持装置液压缸14,两者均通过螺栓铰接在试压平台13上。
试压弯管I4及试压弯管II8的中部均由平衡装置5固定,平衡装置5由螺栓20固定在试压平台13上,其侧部固定弧面上镶嵌有橡胶层21,且固定弧面与弯管管面紧密贴合。
夹持装置用于实现与弯管管面的紧密贴合。平衡装置用于稳固试压弯管,缓冲外作用力,保护弯管不受损坏,其固定弧面能适应弯管的不同状态,保证与弯管的最佳接触。液压开合可拆卸连接装置用于对弯管端接口处的锁紧密封。直线轨道用于实现试压头的水平移动,以满足不同角度和不同长度弯管的试压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及试压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419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