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参数气体检测及报警组合矿灯帽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41232.4 | 申请日: | 2012-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2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龙;李敬;宋国正;洪克宽;杨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建龙 |
主分类号: | A42B1/10 | 分类号: | A42B1/10;A42B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8 江苏省徐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参数 气体 检测 报警 组合 矿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矿灯帽,特别是可用于气体检测及报警的组合矿灯帽。
背景技术
矿井空间相对封闭,有些区域空气流动性差,一些有毒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甲烷)浓度会逐步提高,而氧气浓度会逐渐降低,很容易发生窒息、中毒或爆炸事故,对矿工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所以需要及时对矿井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进行实时检测。但目前矿井采用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对井下气体进行定点检测,这种方法无法及时有效地起到预防的作用。虽然有人设计在帽体上安装可报警装置,但矿灯、帽体与检测器、报警装置并没有形成有机的组合,或检测器和报警装置只是简单的利用矿灯的电瓶进行供电,没能将帽体、矿灯、检测器及报警装置一体化,这种安装在帽体上的可报警装置仍然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实时检测,及时报警,携带使用方便,帽体、矿灯、检测器及报警系统一体化的组合矿灯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参数气体检测及报警组合矿灯帽,该设备主要包括灯头、检测器、帽体、显示器、数据处理器、振动器和可充电瓶,其特征在于灯头通过导线与检测器相连,检测器通过导线与数据处理器相连,显示器、振动器均连接数据处理器,数据处理器与可充电瓶相连。
灯头具有关闭状态、警戒状态、开启状态共三种状态,灯头状态由开关控制;灯头处于关闭状态时不亮,灯头处于开启状态时亮,灯头处于警戒状态时灯头由数据处理器控制。灯头处于警戒状态时,一旦接受到数据处理器发出的危险信号,灯光闪烁发出警示,佩戴人员察觉后将灯头置于开启状态使其停止闪烁进入正常照明状态,并作出应对危险的相应动作。
检测器上面安装有氧气、甲烷、一氧化碳3个气体探头,探头外面有保护罩,保护罩上面布置有一系列小孔。探头实时检测气室内气体浓度。
帽体前端有卡槽,卡槽与灯头相吻合,帽体后端有气室,气室与检测器相吻合,气室入口连接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入口有集风器,集风器分别安装在帽体两侧面,当矿工在移动、转头或前方有风流吹来时,集风器可以将矿井空气汇集至气流通道并送入气室内,集风器入口及气室出口有纱网,防止矿尘进入气室。
数据处理器接收探头的气体检测数据,将气体浓度数据同步传送至显示器进行显示,并在气体浓度超过对应阈值时发送信号至振动器和灯头。
本实用新型优点效果:该多参数气体检测及报警组合矿灯帽由井下矿工佩戴,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仅保护使用者头部,而且具有对多种气体进行实时检测,及时报警的功能,保障矿工的井下安全,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帽体部分俯视图。
图3是检测器部分主视图。
图中:1.灯头,2.检测器,3.帽体,4.显示器,5.数据处理器,6.振动器,7.可充电瓶,8-1、8-2.导线,9.探头,10.气室,11.出气口,12.气流通道,13.集风器,14-1、14-2.纱网,15.开关,16.卡槽,17.保护罩,18.小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述,灯头1通过导线8-1与检测器2相连,检测器2通过导线8-2与数据处理器5相连,显示器4、振动器6均连接数据处理器5,数据处理器5与可充电瓶7相连。
如图1和图2所述,灯头1具有关闭状态、警戒状态、开启状态共三种状态,灯头1状态由开关15控制;灯头1处于关闭状态时不亮,灯头1处于开启状态时亮,灯头1处于警戒状态时灯头1由数据处理器5控制。
如图3所述,检测器2上面安装有氧气、甲烷、一氧化碳3个气体探头9,探头9外面有保护罩17,保护罩17上面布置有一系列小孔18。
如图1和图2所述,帽体3前端有卡槽16,卡槽16与灯头1相吻合,帽体3后端有气室10,气室10与检测器2相吻合,气室10两侧各连接一路气流通道12,气流通道12入口设置有集风器13,集风器13分别安装在帽体3两侧面,集风器13入口有纱网14-1。
如图1所述,数据处理器5接收探头9的气体检测数据,将气体浓度数据同步传送至显示器4进行显示,并在气体浓度超过对应阈值时发送信号至振动器6和灯头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建龙,未经李建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412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照明伞
- 下一篇:联合收割机脱粒滚筒夹持输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