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触摸屏与LCD自动翻转贴合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41225.4 | 申请日: | 2012-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627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郭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康特尔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7/10 | 分类号: | B32B37/1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23273 广东省东莞市高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摸屏 lcd 自动 翻转 贴合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摸屏与LCD自动翻转贴合夹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触摸屏与LCD贴合是通过压合夹具手动将触摸屏与LCD压合在一起,一方面由于人为因素的不稳定性,导致触摸屏与LCD贴合质量不稳定,常常导致不良品的产生;另一方面由于主要通过手工操作,其自动化程度低,生产速度慢,耗费人力,满足不了批量生产的需求。
由于产能的压力,企业迫切需要一种能自动完成触摸屏与LCD贴合的夹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触摸屏与LCD自动翻转贴合夹具,不仅提高了触摸屏与LCD的贴合效率,还降低了企业的用人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触摸屏与LCD自动翻转贴合夹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触摸屏翻转机构,所述触摸屏翻转机构的一侧设置有LCD压合机构,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触摸屏翻转机构、LCD压合机构电连接。
其中,所述触摸屏翻转机构包括摆动气缸、触摸屏固定板、翻转压块和接触开关,所述摆动气缸的输出轴可转动地连接于底座的上部,所述触摸屏固定板固接于摆动气缸的输出轴,所述翻转压块与摆动气缸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接触开关设置于底座的上部,且接触开关位于翻转压块的运动轨迹上,所述摆动气缸、接触开关分别与控制电路电连接。
其中,所述触摸屏固定板设置有用于吸附触摸屏的真空吸嘴装置,所述真空吸嘴装置与控制电路电连接。
其中,所述触摸屏固定板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吸附触摸屏排线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控制电路电连接。
其中,所述LCD压合机构包括LCD固定板,所述LCD固定板连接有双联气缸,所述双联气缸与控制电路电连接。
其中,所述底座的上部设置有用于调节双联气缸的气压的调压阀,所述调压阀与双联气缸连通。
其中,所述LCD固定板的外侧设置有用于调节LCD位置的翻转微调机构。
其中,所述底座的上部设置有两个控制开关,两个控制开关对称设置于所述摆动气缸输出轴的两侧,所述两个控制开关与控制电路电连接。
其中,所述底座的上部设置有工作指示灯,所述工作指示灯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计算触摸屏与LCD贴合产量的计数器。
其中,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滑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触摸屏与LCD自动翻转贴合夹具,触摸屏翻转机构将触摸屏翻转180度,触摸屏正好处于LCD的正上方,LCD压合机构往上推动LCD与触摸屏贴合,通过上述过程实现触摸屏与LCD的自动化贴合,不仅提高了触摸屏与LCD的贴合效率,还降低了企业的用人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底座 2—触摸屏翻转机构 21—摆动气缸
22—触摸屏固定板 23—翻转压块 24—接触开关
25—定位块 3—LCD压合机构 31—LCD固定板
32—双联气缸 4—控制电路 5—翻转微调机构
6—控制开关 7—工作指示灯 8—计数器
9—调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触摸屏与LCD自动翻转贴合夹具,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触摸屏翻转机构2,所述触摸屏翻转机构2的一侧设置有LCD压合机构3,所述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控制电路4,所述控制电路4分别与触摸屏翻转机构2、LCD压合机构3电连接。
本实施例的触摸屏翻转机构2包括摆动气缸21、触摸屏固定板22、翻转压块23和接触开关24,所述摆动气缸21的输出轴可转动地连接于底座1的上部,所述触摸屏固定板22固接于摆动气缸21的输出轴,所述翻转压块23与摆动气缸21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接触开关24设置于底座1的上部,且接触开关24位于翻转压块23的运动轨迹上,所述摆动气缸21、接触开关24分别与控制电路4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康特尔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康特尔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412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丝网印刷台面基座
- 下一篇:纳米线巨压阻特性测量装置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