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吸附除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39803.0 | 申请日: | 2012-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98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梁明;张广;潘咸峰;黄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69 | 分类号: | C02F1/469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5400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12***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吸附除盐装置。
背景技术
电吸附除盐技术因具有对进水要求宽、抗污染能力强、无二次污染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其核心部分为电吸附模块。工业设计时,传统的连接方式是将两个模块串联后作为一组模块,多组模块并联运行。
发明专利CN2856037公开了一种污水回用装置,其采用曝气生物滤池+过滤+电吸附除盐组合工艺,可以将二级生化后达到一定条件的工业废水处理为循环水补水使用。其中该电吸附单元为2级串联工作,反洗时采用与工作流向相反的逆流反洗路线。
申请号201010514982.8和申请号201020571306.X公开了一种电吸附除盐反洗的系统,系统工作时设置了浓水、中水、原水、预排水反洗四个子过程,其发明的逐级反洗方法可以保证模块再生效果,又可实现较高的产水率,该专利未涉及到模块的串并联和再生水流向问题。
发明专利CN102452751A和CN102616962A均在权利要求中涉及电吸附模块运行方式是单级、两级串联及串并联组合形式,该模块组合形式为传统的模块组合形式,一旦组装定型后,工作和再生的水流方向及模块组合方式均不可变。
随着电吸附除盐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在其处理污水的水质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传统的连接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吸附除盐装置,可以实现两级串联电吸附模块随意切换到两级并联的模式,同时还可以实现再生水流方向的调整,解决了以往的电吸附装置进出水流方向固定和串、并联模式单一的问题。具有运行方式灵活、操作简单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吸附除盐装置,包括两个电吸附模块和管路组合单元,其特征在于:两个电吸附模块并联,每个电吸附模块前后两端均通过管路连接管路组合单元,其中一个电吸附模块的前端通过管路连接电磁阀,电磁阀通过管路连接到另一个电吸附模块的后端。
所述的管路组合单元包括通过管路依次串联的单向阀、截止阀、流量计和单向阀,还包括设置在单向阀、截止阀、流量计和单向阀前端或后端的电磁阀。
所述的电吸附除盐装置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通过控制管路上设置的5个电磁阀的开关,调节电吸附模块的串联和并联,方便控制。
管路系统与两个或多个电吸附除盐装置连接后即可实现工作再生交替运行,连续产水。
在工程应用中,多个电吸附除盐装置并联即可实现规模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吸附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管路系统阀门切换可实现电吸附除盐装置的串、并联切换。需要切换连接方式时,只需切换阀门,而不需要对装置进行动改。
(2)通过管路系统阀门切换可实现电吸附除盐装置的串、并联切换。并联时,进水量为串联时的2倍,可提高电吸附装置运行效率。
(3)通过管路系统的阀门切换可实现电吸附模块运行时,均可顺流、逆流再生。
(4)通过中控系统中PLC编程可实现所有阀门的自动切换,实现完全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1为电吸附模块;1-2为电吸附模块;2-1为电磁阀;2-2为电磁阀;2-3为电磁阀;2-4为电磁阀;2-5为电磁阀;3为进水口;4为出水口;5-1为单向阀;5-2为单向阀;6为截止阀;7为流量计;8为电吸附除盐装置;9为进水箱;10为工作泵;11-1为再生泵;11-2为再生泵;11-3为再生泵3;12-1为中间水箱1;12-2为中间水箱2;13为产水箱;14为浓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两个电吸附模块1并联,每个电吸附模块1前后两段均通过管理连接管路组合单元,其中一个电吸附模块1的前端通过管路连接电磁阀2,电磁阀2通过管路连接到另一个电吸附模块1的后端。
管路组合单元包括通过管路依次串联的单向阀5、截止阀6、流量计7和单向阀5,还包括设置在单向阀5、截止阀6、流量计7和单向阀5前端或后端的电磁阀2。
电吸附除盐装置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口3和出水口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398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薄硅片的临时键合和解离工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