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储油式水油分子作用力解除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39312.6 | 申请日: | 201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38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胡逸群;胡新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泽焘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C02F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何新平 |
地址: | 201416 上海市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储油 式水油 分子 作用力 解除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储油式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环保节能是目前全球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其中对于排污方式处理一直是不尽人意。尤其是含油废水的处理一直时环保行业关注的问题,总是得不到妥善解决。虽然目前市面上出现了水油分离过滤装置,但是这些设备不仅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且很多该类设备需要电力推动,容易出现漏电现象,存在安全隐患。另外,这些设备这对于一些中小型用户而言,不仅缺少经济效益,且费时费力、提高生产成本。最终,导致许多用户放弃使用水油分离过滤装置,直接将含油废水排放出去,长期以往不仅排水管道吸附过多油垢后,易导致排水管道堵塞不通,且排出的油污水也会造成水资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储油式水油分子作用力解除过滤装置,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储油式水油分子作用力解除过滤装置,包括一供脏污水进入的进水腔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供液体流通的流通腔体,所述流通腔体与所述进水腔体之间设有一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一进水开口,所述流通腔体通过所述进水开口连通所述进水腔体;
所述进水开口内设有一扰动板,所述扰动板为一端向上倾斜的板体,所述扰动板位于所述进水腔体一侧的一端,低于位于所述流通腔体一侧的一端。
油污水通过所述进水开口从所述进水腔体进入所述流通腔体时,水流在所述扰动板的扰动作用下,水流改变流动方向向上流动,使得水油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被破坏解除,迫使油分子向水面浮去,实现油污水的水油分层效果。
所述扰动板位于所述进水开口的下框处,所述扰动板一端连接所述进水腔体底部,另一端悬空。油污水经过所述进水开口时,水流在所述扰动板的导流作用下,向上流动,可使部分沉浮在水中的油滴向上漂浮,聚成油层。
还包括一过滤网装置,所述过滤网装置位于所述进水腔体内,所述进水腔体上设有一进水管道,所述过滤网装置设置在所述进水管道的出水口与所述进水开口之间。
所述过滤网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过滤网,至少两个所述过滤网分别为细孔过滤网、粗孔过滤网,所述细孔过滤网与所述进水管道的出水口之间设有所述粗孔过滤网。所述细孔过滤网的孔径小于等于1毫米,所述粗孔过滤网的孔径小于等于25毫米,所述细孔过滤网的孔径小于所述粗空过滤网的孔径。所述过滤网可以为袋状的过滤网,也可圆筒状的过滤网,过滤网的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而从所述进水管道进来的脏污水通过所述过滤网装置对其进行去除杂质后,即可成为油污水进入所述流通腔体内,有效减少所述流通腔体内的杂质沉淀物的产生。
还包括一对油进行存储的蓄油腔体,所述流通腔体和所述蓄油腔体之间设有一隔离板,所述隔离板为去油隔离板,所述去油隔离板上部设有至少一去油通孔,所述流通腔体通过所述去油通孔连通所述蓄油腔体。油污水从所述流通腔体侧流动,并控制液位略高于所述去油通孔。由于流通腔体的液位高于所述去油通孔,所以浮在上方的油会通过所述去油通孔流到所述蓄油腔体内,进而实现油水分离和对分离后的油的存储。
所述流通腔体上设有一出水开口,所述出水开口的最大高度小于去油通孔的最小高度,以便所述流通腔体内的油可全部通过所述去油通孔流入所述蓄油腔体内,而油层下方的污水则通过所述出水开口流出所述流通腔体,实现油水分层过滤排出。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环保节能,可快速将油污水进行过滤分离,更无噪音困扰,且蓄油能力达到96%以上,排水质量远超国家排放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泽焘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泽焘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393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