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磁吸合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38809.6 | 申请日: | 2012-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40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胡晨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家利乐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7/102 | 分类号: | H02K7/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523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磁制动装置,特别是一种电磁吸合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制动电动机是一种自身带有制动机构的电动机,它广泛地应用于快速刹车、防止滑行的各种机械设备上,如用于起重升降、建筑、运输、冶金、化工等机械上,这种制动电机往往靠增加电磁制动装置来实现制动。例如中国专利就公开了一种电机的电磁制动装置[专利号为:01272633.8],包括与电机后端盖外部通过连接栓杆固定连接的电磁铁,电机后端盖与电磁铁之间留有空隙,电机后端盖与电磁铁之间设有衔铁,衔铁滑动套在连接栓杆上,在衔铁与电磁铁之间还设有弹簧,摩擦盘直接与转轴固定连接,摩擦盘与衔铁之间的摩擦面为互为配合的锥面。其采用了摩擦盘与电机转轴固定连接的制动方式,摩擦盘随转轴一起旋转,并且其摩擦面为锥面具有良好的制动效果。
但这种电机的电磁制动装置体积较大,造成电机的体积庞大,各部件之间设计不合理,制动时产生的噪声大,热切冷却效果不好,在制动摩擦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能,严重影响了电机、摩擦盘和电磁组件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紧凑、制动效果好的电磁吸合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磁吸合机构,设置在电动机的后端部处,所述电动机的后端部处具有与电动机的转轴同轴设置的导向轴,所述导向轴的外端处设有用于对电动机进行冷却的风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吸合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电动机端部处电磁线圈、固定设置在上述风叶内侧上的制动盘和设于制动盘与电磁线圈之间的衔铁,所述的衔铁套设在上述的导向轴上且能沿该导向轴轴向移动,所述的衔铁与电动机之间设有使衔铁贴靠到制动盘上的弹性件。
电磁线圈在没有通电的情况下,衔铁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抵靠在制动盘上,与制动盘之间产生摩擦,由于衔铁是周向固定的,所以巨大的摩擦力使制动盘周向定位,从而使风叶停止转动,最终使电动机停止转动。当电磁线圈通电后,电磁线圈产生磁力,吸引衔铁脱落制动盘,此时电磁线圈所产生的磁力的大小大于弹性件的弹力,弹性件被压缩,电动机转动带动风叶转动,从而对电动机进行散热。
在上述的一种电磁吸合机构中,所述的电动机端部处还设有与该电动机固连的磁轭,上述的电磁线圈设置在该磁轭上,且上述的弹性件位于磁轭与衔铁之间。
在上述的一种电磁吸合机构中,所述的磁轭与电动机为一体式结构。
在上述的一种电磁吸合机构中,所述的弹性件为若干个。
在上述的一种电磁吸合机构中,所述的磁轭上设有若干凹口一,所述的衔铁上设有若干凹口二,所述的凹口一与凹口二相对设置,所述相对应的凹口一与凹口二为凹口组,上述的若干个弹性件分别位于不同的凹口组中。
在上述的一种电磁吸合机构中,所述的弹性件为4个,上述的凹口组为4个。
在上述的一种电磁吸合机构中,所述的弹性件为制动弹簧。
在上述的一种电磁吸合机构中,所述的风叶与制动盘胶合为一体。
在上述的一种电磁吸合机构中,所述的电磁线圈绕制后嵌入至磁轭内并通过环氧聚酯浇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电磁吸合机构具有以下优点:
体积小、部件一体化、结构紧凑、制动时噪声小,电磁线圈的绝缘好、散热好,制造成本低,提升了整个机构的可靠性,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中,1、导向轴;2、风叶;3、电磁线圈;4、制动盘;5、衔铁;51、凹口二;6、弹性件;7、磁轭;71、凹口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2所示的电磁吸合机构设置在电动机的后端部处,电动机的后端部处具有与电动机的转轴同轴设置的导向轴1,导向轴1的外端处设有用于对电动机进行冷却的风叶2。如图1和图2所示,电磁吸合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电动机端部处电磁线圈3、固定设置在风叶2内侧上的制动盘4和设于制动盘4与电磁线圈3之间的衔铁5,如图2所示,该衔铁5套设在导向轴1上且能沿该导向轴1轴向移动,衔铁5与电动机之间设有使衔铁5贴靠到制动盘4上的弹性件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家利乐机电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家利乐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388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玻璃纤维池窑粉料投加过滤装置
- 下一篇:电机转子铁芯的改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