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抗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38156.1 | 申请日: | 201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70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小谷野和幸;近藤润二;邵革良;梁志勇;朱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田村制作所;田村(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37/00 | 分类号: | H01F37/00;H01F27/30;H01F27/26;H01F27/29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王小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性铁芯和将线圈缠绕于该磁性铁芯而形成的电抗器,特别涉及能够实现组装时的作业性和绝缘性能的提高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磁性铁芯的左右的脚部缠绕线圈而成的电抗器也称为铁芯线圈,与不具有铁芯的空芯的电抗器(空心线圈)相比具有较高的电感。因此,一直以来在滤波器、升压扼流圈或改善功率因数等用途中广泛地使用。
作为具有这样的磁性铁芯的电抗器存在各种公知技术,其中之一是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如图13所示,在该电抗器中,前后的铁轭100和左右的脚部101构成为方形的框状,并在左右的脚部101的外周分别配置有线圈102。
在该现有技术中,在前后的铁轭100和左右的脚部101之间设有用于确保绝缘的线圈骨架103。在该线圈骨架103设有供左右的脚部101的端部贯通的两个开口部104。在该线圈骨架103设有螺纹孔105,线圈102的端部102a和引出线侧的端子106螺纹固定于该螺纹孔1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51417号公报
在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中,将线圈102的端部102a和引出线的端子106螺纹固定于线圈骨架103,因此引出线的固定麻烦。并且,在现有技术中,将引出线的端子106仅螺纹固定于一方的线圈骨架103,因此线圈102和引出线的连接方向受到限制。
现有技术需要将左右的脚部101分别插入到设于一个线圈骨架103的两个开口部104,在将线圈骨架103配置在铁轭100和脚部101之间时,在线圈骨架103和脚部101之间、或者在线圈骨架103和铁轭100之间容易引起位置偏移。特别地,在现有技术中,安装于左右的脚部101的左右的线圈102由一根绕线构成,但是在左右的线圈为由单独的绕线形成的不同部件的情况下,就要将两个线圈102设置到一个线圈骨架103,线圈的定位困难。
在现有技术中,线圈骨架103是夹在铁轭100和脚部101之间的板状的部件,因此线圈102的端部外周露出,并且决定线圈骨架103的绝缘性能的沿面距离短,难以提高线圈102端部的绝缘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而提出的。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抗器,其能够简单地进行与线圈连接的引出线的固定,并且能够容易地实施组装作业,而且线圈端部的绝缘性也优异。
本实用新型的电抗器具有如下特征。
(1)铁轭部和安装有线圈的脚部组成框状。
(2)在脚部的两端安装有树脂制的线圈骨架,所述线圈骨架具备内筒、外筒、以及使内筒和外筒一体化的端面板。
(3)将脚部的端部插入所述内筒的内侧,将线圈安装到内筒的外侧,由端面板覆盖线圈的端面并由外筒覆盖线圈的端部外周。
(4)在线圈骨架一体地形成有朝向铁轭部侧突出的保持部,使该保持部与铁轭部外周接触,以进行铁轭部和线圈骨架的定位。
(5)在所述线圈骨架一体地形成有引出线固定部,所述引出线固定部具有供与线圈的绕线连接的引出线嵌入的凹部。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对置的铁轭部的外侧分别配置有支架,通过这两个支架从外侧夹持铁轭部、脚部及线圈骨架,通过对两个支架进行螺纹固定,能够制作出收纳于壳体的电抗器。在所述引出线的固定部可以设置盖,该盖用于保持嵌入于所述凹部内的引出线。
在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在两根脚部之间,以与脚部平行的方式设置连接铁轭部的中央磁脚。在该情况下,能够形成铁轭部分割在中央磁脚的两侧的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在各脚部的两端设有线圈骨架,所述线圈骨架在每个脚部相互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在所述支架设有从铁轭部的外侧进行保持的保持板。可以在所述保持板设有固定支架和铁轭部的螺钉。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脚部可以是以夹着间隔件的方式同轴配置多根柱状的铁芯件而成的带有间隙的铁芯。
在本实用新型中,将引出线嵌入设于线圈骨架的凹部内,因此不需要线圈骨架和引出线的螺旋夹。在本实用新型中,使设于线圈骨架的保持部和铁轭部外周接触,能够进行铁轭部和线圈骨架的定位,因此提高了各部件的装配精度。在本实用新型中,线圈的端部被线圈骨架覆盖,通过设置外筒来延长线圈骨架的沿面距离,因此提高了线圈端部的绝缘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导线的引出方向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抗器的立体图。
图2是从与图1相反的方向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抗器的立体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抗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从铁芯的铁轭部侧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抗器中的线圈骨架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田村制作所;田村(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未经株式会社田村制作所;田村(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381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