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车门误开安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37820.0 | 申请日: | 2012-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28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窦立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芯迎设计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9/00 | 分类号: | B60Q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1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门 安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配件,特别是涉及一种防车门误开安全机构,属于汽车配套用品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的定义为:由动力驱动,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及其他特殊用途。车身安装在底盘的车架上,用以驾驶员、旅客乘坐或装载货物。轿车、客车的车身一般是整体结构,货车车身一般是由驾驶室和货箱两部分组成。汽车车身结构主要包括:车身壳体、车门、车窗、车前钣制件、车身内外装饰件和车身附件、座椅以及通风、暖气、冷气、空气调节装置等等。在货车和专用汽车上还包括车箱和其它装备。车身壳体是一切车身部件的安装基础,通常是指纵、横梁和支柱等主要承力元件以及与它们相连接的钣件共同组成的刚性空间结构。客车车身多数具有明显的骨架,而轿车车身和货车驾驶室则没有明显的骨架。车身壳体通常还包括在其上敷设的隔音、隔热、防振、防腐、密封等材料及涂层。车门:通过铰链安装在车身壳体上,其结构较复杂,是保证车身的使用性能的重要部件。这些钣制制件形成了容纳发动机、车轮等部件的空间。车身外部装饰件:主要是指装饰条、车轮装饰罩、标志和浮雕式文字等等。散热器面罩、保险杠、灯具以及后视镜等附件亦有明显的装饰性。车内部装饰件:包括仪表板、顶篷、侧壁、座椅等表面覆饰物,以及窗帘和地毯。车身附件:门锁、门铰链、玻璃升降器、各种密封件、风窗刮水器、风窗洗涤器、遮阳板、后视镜、拉手、点烟器和烟灰盒等。在现代汽车上常常装有无线电收放音机和杆式天线,在有的汽车车身上还装有无线电话机、电视机或加热食品的微波炉和小型电冰箱等附属设备。车身内部的通风、暖气、冷气以及空气调节装置:是维持车内正常环境、保证驾驶员和乘客安全舒适的重要装置。座椅也是车身内部重要装置之一。座椅由骨架、座垫、靠背和调节机构等组成。座垫和靠背应具有一定的弹性。调节机构可使座位前后或上下移动以及调节座垫和靠背的倾斜角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我国拥有的汽车数量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各种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比较严重的一种是车门打开(可能车主或乘客没有注意后面是不是有人或车),后面有行人或汽车又没来得及反应,造成相撞等危险和损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防车门误开安全机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车门误开安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车门误开安全机构具有设置在车身前部两侧的向后发射超声波以检测车门后物体的雷达,所述防车门误开安全机构具有设置在汽车的车门上的在雷达检测到车门后物体后锁闭对应车门的锁闭机构,所述防车门误开安全机构还具有设置在车内的手动关闭所述锁闭结构的开关。
优选的,所述雷达具有连接至车内的电源及信号线。
优选的,所述雷达具有至少两个雷达探头。
优选的,所述开关为拨动开关。
优选的,所述防车门误开安全机构还具有在雷达检测到车门后物体时报警的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本实用新型的防车门误开安全机构,能够通过向后侧发射超声波,依据超声波的反射确定后面是不是有物体,如果有,就锁死车门,车门无法被打开(为防止误关,车门内有按钮按下后右面有障碍物也能开门,防止后面有静止车辆等);如果后面没有障碍物,车门就能被打开。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误打开车门可能遇到的危险,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可作为单独机构进行生产和销售,也可以直接作为配件提供给汽车生产厂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车门误开安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车门误开安全机构的工作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1-电源及信号线,2-雷达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将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防车门误开安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车门误开安全机构具有设置在车身前部两侧的向后发射超声波以检测车门后物体的雷达,所述防车门误开安全机构具有设置在汽车的车门上的在雷达检测到车门后物体后锁闭对应车门的锁闭机构,所述防车门误开安全机构还具有设置在车内的手动关闭所述锁闭结构的开关,所述雷达具有连接至车内的电源及信号线1,所述雷达具有至少两个雷达探头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芯迎设计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南通芯迎设计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378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墨烯负载型镍铂核壳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新型衣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