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指纹身份证自动识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36864.1 | 申请日: | 201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022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尹群;尹兴道 | 申请(专利权)人: | 尹兴道 |
主分类号: | G06K7/00 | 分类号: | G06K7/00;G06K9/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刘德 |
地址: | 250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纹 身份证 自动识别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识别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指纹身份证自动识别装置。
网上办案、指纹远程比对等信息技术正越来越趋于成熟,特别是经过公安部组织的网上追逃、指纹会战、网上打拐等一系列成功实践的检验,远程信息共享技术、指纹计算机编辑技术、指纹自动比对技术、活体指纹采集技术、指纹扫描上传技术等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技术都已趋向完善。远程信息共享技术人们已耳熟能详,象百度搜索、户籍远程查对等等;指纹计算机编辑技术和指纹自动比对技术是由计算机完成的对指纹特征进行自动标记和自动比对的技术,这两种技术已被公安刑事科学技术部门的痕迹检验鉴定人员所普遍掌握。活体指纹采集技术、指纹扫描上传技术也是广大基层民警普遍应用的技术。
现有技术应用领域不够广泛,缺少可操作仪器与之关联,没有把人工指纹技术和计算机指纹技术(指指纹的计算机采集、自动编辑、比对等技术)综合应用到身份证真伪甄别的自动报警设备中去,尤其是缺少了人工指纹技术的参与,少了人工干预功能,就难以应对象人手季节性脱皮、受伤、指纹污染、先期指纹采集质量不高等各种复杂问题,也就不能很好地服务社会。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指纹身份证自动识别装置,能实现对指纹身份证进行对比、反馈、报警,进而进行人口信息智能化管理。
为了实现上述,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指纹身份证自动识别装置,包括电源、前台、后台和活体指纹采集仪;前台包括读卡装置和报警装置,读卡装置用于读出身份证上的身份证上的芯片内包含的身份证信息及指纹信息;活体指纹采集仪用于采集活体指纹信息;后台包括处理器,处理器输入端与前台及活体指纹采集仪连接,处理器输出端与报警装置相连。
一种指纹身份证自动识别装置,包括电源、前台、后台和活体指纹采集仪,前台包括读卡装置、扫描仪和报警装置,读卡装置用于读出身份证上的身份证上的芯片内包含的身份证信息,扫描仪用于扫描身份证上的指纹信息;后台包括处理器,处理器输入端与前台及活体指纹采集仪连接,处理器输出端与报警装置相连。
进一步地,其还包括人工干预单元,后台还包括信息库,人工干预单元连接信息库及处理器,用于对异常的指纹信息进行人工处理,并将反馈信息传递给处理器,同时将人工处理后信息传递到信息库内。
进一步地,其还包括外部接口。
进一步地,其还包括外部接口。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前两代身份证主要还都局限于人工观察来判断真伪,指纹身份证就具备了机器判断真伪的条件,本实用新型会对辨别真伪发挥作用,提高了身份证的自身防伪功能;
2、拓展提高了身份证的用途,可以广泛应用到安全检查、追逃、旅馆等行业为人口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3、在增加人口信息管理质量的同时可以提高管理效率节约成本,象民航安检,得需要排队照相,有了此技术器材就可以摁一下指纹通过,方便实用。
4、设置外部接口,实现了身份确认功能,对于丢失身份证、忘带身份证,又因时间等原因需要临时确认身份人员,由于留有大后台外部接口,就可以通过现场采集的当事人指纹与从大后台人口指纹信息库中调取的指纹比对鉴别,实现现场身份确认。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下述说明仅是示例性的,不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实施例1
参考附图1,一种指纹身份证自动识别装置,包括电源、前台1、后台2和活体指纹采集仪;前台包括读卡装置和报警装置,读卡装置用于读出身份证上的芯片内包含的身份证信息及指纹信息;活体指纹采集仪用于采集活体指纹信息;后台包括处理器,处理器与前台1及活体指纹采集仪连接,用于接收前台传递的身份证信息及指纹信息并对指纹信息进行编辑,并与活体指纹采集仪采集到活体指纹信息进行比对,将比对结果反馈给报警装置。
本实施例适合指纹集成在身份证的身份证上的芯片内。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尹兴道,未经尹兴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368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