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凸筋的储液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36225.5 | 申请日: | 201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59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刘盈丰;苏小丽;王文义;唐纯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众汇制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3/00 | 分类号: | F25B4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 |
地址: | 24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凸筋 储液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缩机储液器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凸筋的储液器。
背景技术
储液器是压缩机的重要部件,起到贮藏、气液分离、过滤、消音和制冷剂缓冲的作用。它是由筒体、进气管、出气管、滤网等零部件组成,其工作原理如下:储液器装配在空调蒸发器和压缩机吸气管部位,是防止液体制冷剂流入压缩机而产生液击的保护部件。在空调系统运转中,无法保证制冷剂能全部完全汽化;也就是从蒸发器出来的制冷剂会有液态的制冷剂进入储液器内,由于没有汽化的液体制冷剂因本身比气体重,会直接落放储液器筒底,汽化的制冷剂则由储液器的出口进入压缩机内,从而防止了压缩机吸入液体制冷剂造成液击。储液器部件在使用运转中,为避免管路中的杂质直接进入压缩机内,所以在储液器进气管到出气管之间会安装一滤网,防止杂质进入压缩机。
储液器各部件间的连接固定方式一般采用钎焊。因为钎焊是采用液相温度(熔点)比母材固相温度低的金属材料作为钎料,将零件和钎料加热到钎料熔化,利用液态钎料润湿母材,填充接头间隙并与母材相互溶解和扩散而实现连接零件的方法。储液器各部件间的钎焊都是通过在管端设有一个翻边,然后在翻边处放置钎料,采用炉中钎焊,但是这种焊接方式,不但效率低,加工时间长,而且钎料的填充效果差,很容易造成未焊透,成本高。
中国专利号200920052571.4,公开日2009年12月16日,公开了一份名称为新型压缩机储液器的专利文件,其包括进气管、上盖、滤网、滤网压环、垫板、壳体、直管、排气管、下盖,其特征在于:上盖与进气管接触处设计为外翻边结构,且上盖的外翻边与进气管相互焊接。该实用新型上盖采用外翻边结构,并且在上盖与进气管之间采用双重焊接,避免了积水现象,使储液器更耐用可靠。但是存在钎料的填充效果差、效率低、加工时间长、很容易造成未焊透和成本高等问题。
中国专利号200520039621.7,公开日2006年04月12日,公开了一种名称为一种制冷压缩机储液器的专利文件,该实用新型包括储液器外壳,以及储液器内外腔管道,其特征在于:一铁管作为储液器内腔管道置在储液器外壳中,该铁管一端向外翻边并置在储液器外壳外,其外翻边与储液器外壳形成一凹槽,该凹槽中置有遇高温可熔融焊材,使两者固定连接,一弯曲铜管作为储液器外腔管道插置在铁管外翻边处的内腔,铜管与铁管外翻边外端连接处放置遇高温可熔融焊材,使两者固定连接。该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储液器内腔管道用铁管与外部连接部分用铜管的连接来代替整体铜管,可大大降低储液器的制造成本,且操作同样十分简单,产品安全可靠。但是还是没有解决各部件之间需要炉中钎焊,焊接效率低的问题,而且本身铜管和与铁管之间不易焊接,所以对钎焊的要求高,虽然节约了材料成本,但是增加了工艺成本。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储液器中过滤网与筒体的连接都是采用焊接的加工发法,焊接时容易造成焊料外流,过滤网与筒体的连接处容易受到腐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液器,可以不用焊接即可装配过滤网。
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带凸筋的储液器,包括进液管、过滤网、筒体和出液管,还包括内管,所述的进液管与筒体的入口处连接,进液管上与筒体连接的一端有与进液管轴向方向平行的第一凸筋;所述的过滤网位于筒体的内部;所述的内管位于筒体的内部并且一端与筒体的出口处连接;所述的出液管的一端也与筒体的出口处连接,连接处从最外层到最内层依次为筒体、内管和出液管,内管上与筒体连接的一端有与内管轴向方向平行的第二凸筋。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凸筋的数量为3-8个。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凸筋的数量为3-8个。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为圆弧形。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凸筋圆弧形的半径等于进液管与筒体连接处的进液管半径的1/10-1/7。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凸筋圆弧形的半径等于内管与筒体连接处内管半径的1/10-1/7。
进一步地,所述的内管的长度等于筒体长度的1/2-2/3。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液管和出液管为铜管,筒体和内管为不锈钢管。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液管与筒体的连接、内管与筒体的连接、内管与出液管的连接都通过焊接。
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众汇制冷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众汇制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362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