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有上下料功能的全自动化电热膜管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36061.6 | 申请日: | 2012-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430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鄂世举;孙晓锋;刘志运;丁宣中;任冬梅;郑永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05C7/02 | 分类号: | B05C7/02;B05D3/00;H05B3/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00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下 功能 自动化 电热 加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膜加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有上下料功能的全自动化的发热管内壁电热膜加工装置,属于电热膜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如专利号为201010296903.0的发明专利所述,电热膜发热管生产工艺包含7个步骤。其中每一步骤都有较高的生产要求,电热膜溶液的喷涂是其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中心环节。由于发热管内壁电热膜的加工不仅对电热膜溶液喷涂的加工温度、均匀喷涂有严格要求,其对电热膜溶液喷涂前的准备工作以及喷涂后的再加工,都有特定的条件设置。因此,发热管内壁电热膜的加工不仅需要高精度、高效率的电热膜溶液喷涂设备,在电热膜溶液喷涂前与喷涂后同样需要能高效工作的过渡装置。
现有发热管内壁电热膜的加工主要还处于试验阶段,由于还没有一套系统的生产设备,发热管内壁电热膜每道加工工序的设备往往处于独立作业的状态,因而所有设备的工作得不到一致的协调,并且加工模式以人工操作、单件生产为主,因此,对于前期准备、加工温度、电热膜喷涂质量以及后期准备而言,既得不到高精度的控制,又无法实现高效率的生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发热管内壁电热膜加工对前期准备、加工温度、电热膜喷涂质量以及后期准备的特殊要求,提供一种实现高精度控制,提高生产效率的有上、下料功能的全自动化发热管内壁电热膜加工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有上下料功能的全自动化电热膜管加工装置,包括机械手夹持机构、喷头夹持机构、周转箱I和II、烧结炉,其特征在于:机械手夹持机构包括:两组手指组合体分别与由伺服电机I控制的横向线性滑轨I和II实行滑动连接、横向线性滑轨I和II固定在金属板上,所述金属板与伺服电机II控制的纵向线型滑轨实行滑动连接;喷头夹持机构包括:喷枪总成固定在与横向线性滑轨III实行滑动连接的滑块上,喷枪总成装有两组喷头,每组喷头设有4个可同时喷涂的电热管,安装在横向线性滑轨III后端的伺服电机III为所述滑块提供驱动;周转箱I包括:伺服电机IV和提升机构减速箱I驱动的提升机构链I套设在提升机构滑轨I上下端的轴承座I和II上;烧结炉内设4个炉膛,炉膛设温度传感器;所有伺服电机的驱动受温度传感器的信号控制。
所述两组手指组合体分别为用螺母将机械手与气缸架I和II固定的组合体,机械手是5mm钛板拼焊而成,所述机械手右侧手指的连杆下端通过弹簧与气缸连接,进行上下移动,从而实现机械手的夹紧与松开。
所述横向线性滑轨I和II均用螺母固定在金属板上,所述两组手指组合体的气缸架I和II部分分别与横向线性滑轨I和II实行滑动连接,所述金属板与纵向线性滑轨实行滑动连接。
所述伺服电机III用螺母固定安装在横向线性滑轨III的后端,所述喷枪总成同样用螺母固定在横向线性滑轨III上的滑块上,伺服电机III为所述滑块提供驱动。
所述喷头可以承受600℃以上的高温环境。
所述提升机构滑轨I的上下端分别固定轴承座I和II,所述轴承座I和II中间各设有链轮I和II,在链轮I和II上套设提升机构链I,再用与提升机构链I同规格的链条套设在提升机构减速箱I的输出链轮与链轮II上,实现链传动。
所述提升机构链I的中间接有放置待加工发热管的物件台,所述物件台与所述提升机构滑轨I实行滑动连接。
所述物件台装有10层支撑架,每层支撑架设4个凹槽。
所述周转箱II的构造与周转箱I的构造相同。
所述炉膛为碳化硅烧制,炉膛内壁设温度传感器,当炉膛内温度达到要求温度时,所述温度传感器传递信号给伺服电机III,实行喷枪总成的进给。
所述横向线性滑轨I和II、纵向线型滑轨、横向线性滑轨III、提升机构滑轨I均为双滑块滑轨。
所述温度传感器传递的信号所控制的伺服电机的反应先后顺序为:伺服电机IV、伺服电机I、伺服电机II、伺服电机II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师范大学,未经浙江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360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腹部锻炼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电子控制单元及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