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535298.2 | 申请日: | 2012-10-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91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 发明(设计)人: | 刘树海;王维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超思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5/145 | 分类号: | A61B5/145;A61B5/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彭瑞欣;张天舒 |
| 地址: | 100039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测量 体温 测量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
背景技术
血氧和体温是反映和衡量人体生理机能状态的两个指标,在临床上,二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在很多病症和生理状况的诊断评估中,往往需要将血氧与体温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估,以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目前,用户在检测体温和血氧饱和度,以对二者进行综合评估时,往往需要使用体温计和血氧测量仪这两台仪器,这不仅不利于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和记录,而且,若用户需要在外出时进行检测,则必须同时携带这两台仪器,从而给用户的携带带来不便。
为此,人们设计了一种单台仪器即可同时测量血氧和体温的血氧测量仪,如图1所示,为授权公告号为CN 20142698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指夹式血氧仪,其包括可插接地壳体1和体温传感器2。其中,在壳体1内设置有血氧信号采集模块、血氧信号处理模块和体温信号处理模块(图中对壳体1的内部结构均未示出)。其中,血氧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被检测者的血氧信号,并将其发送至血氧信号处理模块;血氧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血氧信号转换成血氧饱和度等血氧信息,并将其发送出去。此外,在壳体1的表面上设置有体温传感器接口10,体温传感器2的插头可插接在体温传感器接口10中,用以将所采集的被检测者的体温信号发送至体温信号处理模块。在使用上述指夹式血氧仪时,既可以借助血氧信号采集模块采集被检测者的血氧信号,也可以借助体温传感器2采集被检测者的体温信号,从而仅需单台仪器即可实现对体温和血氧的检测。
虽然借助上述指夹式血氧仪可以实现单台仪器同时检测体温和血氧信息,但是该指夹式血氧仪在实际应用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由于体温传感器2与壳体1采用插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体温传感器接口10和与之配合的体温传感器2的插头容易产生接触不良、磨损等问题,这不仅导致指夹式血氧仪的使用寿命降低,而且还会对指夹式血氧仪的检测精度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
其二,由于体温传感器2与壳体1采用插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即,体温传感器2外接在壳体1的外部,因而体温传感器2的数据线始终暴露在壳体1的外部,这不仅给用户对指夹式血氧仪的收纳和携带带来不便,而且暴露在壳体1外部的数据线容易因用户的活动而产生打结、与外界发生碰撞和磨损等问题,从而导致指夹式血氧测量仪的使用寿命降低甚至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其不仅便于携带,而且可以减少体温信号采集模块与外界的碰撞和磨损,从而可以提高使用寿命。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提供一种可测量体温的血氧测量仪,包括壳体、血氧信号采集模块、血氧信号处理模块、体温信号采集模块和体温信号处理模块,其中,所述血氧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被检测者的血氧信号,并将其发送至所述血氧信号处理模块;所述血氧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血氧信号转换成血氧信息,并将其发送出去;所述体温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被检测者的体温信号,并将其发送至所述体温信号处理模块;所述体温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体温信号转换成体温信息,并将其发送出去;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对接形成壳体空间,所述血氧信号处理模块和体温信号处理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空间内;其中,在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对接的对接面上对应地形成有凹部,所述凹部对接形成连通壳体内部和外部的安装通孔;并且所述体温信号采集模块为红外温度传感器,其包括红外探头和数据线,其中所述红外探头套设在所述安装通孔中,用以探测被检测者辐射的红外光,并将其转换成体温信号发送至所述体温信号处理模块;所述数据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红外探头和所述体温信号处理模块电连接,用以在二者之间传输所述体温信号。
其中,在所述上壳体两侧的外表面上对应地设置有挡片,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相互对接时,所述挡片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对接面的上下两侧;所述挡片的上端与所述上壳体两侧的外表面采用一体成型或粘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挡片的下端与所述下壳体采用插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或者所述挡片的下端与所述下壳体两侧的外表面采用一体成型或粘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挡片的上端与所述上壳体采用插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超思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超思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352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