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535182.9 | 申请日: | 2012-10-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720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光卿;余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46 | 分类号: | H01R13/46;H01R13/5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2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外壳的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与本案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考中国专利公开第101714718号所揭示的一种电连接器组件,该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金属壳体、线缆、内模及一绝缘外壳。外壳由绝缘材料注塑成型而成,前端具有一凹槽状的收容腔,后端开设有与收容腔相连通的通孔,导电端子与线缆焊接在一起,绝缘本体组装入金属壳体内,内模通过注塑成型在导电端子与线缆相焊接在位置处,将外壳组装于金属壳体的后端,金属壳体的前端为对接端,用以与对接连接器插接,内模包括包覆金属壳体的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延伸出的包覆部分线缆的外露部,内模及金属壳体的后端收容于外壳的收容腔,线缆及内模的外露部由外壳的通孔向后延伸出外壳。外壳的结构复杂,外壳的外观粗糙,加大了模具的设计难度,不利于节省生产成本,电连接器组件的整体结构强度低。
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新型电连接器组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简单及改善结构强度的电连接器组件。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外壳、组装于外壳内的电连接器及后盖,所述外壳包括顶壁、底壁及两侧壁,所述顶壁、底壁与两侧壁相连围设形成前后贯通外壳的一收容空间,所述电连接器收容于收容空间,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所述后盖收容于收容空间,所述后盖设有向前延伸的卡扣臂及位于卡扣臂末端的卡扣块,收容空间内侧壁凹设有与卡扣块沿前后方向卡扣在一起的卡扣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空间沿前后方向分成三段,分别为位于外壳前端的第一空间、位于中间的第二空间及位于外壳后端的第三空间,电连接器组装于第一、第二空间内,后盖组装于第二、第三空间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凸伸的对接部,基部具有向左右两侧凸伸而超过对接部的凸出部,第一空间的宽度及高度小于第二空间,外壳形成有位于第二空间前方的内凸缘,对接部收容于第一空间,基部收容于第二空间,凸出部向前抵靠在内凸缘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空间的高度小于第三空间,使外壳形成有位于第三空间前方的内凸部,所述后盖包括挡板及自挡板向前延伸的所述卡扣臂,挡板收容于第三空间而向前抵靠在内凸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内侧还凹设有位于卡扣槽后方的滑动槽,卡扣槽与滑动槽前后间隔开而相互对齐,卡扣槽向后贯穿内凸部而与第三空间连通,所述卡扣块是先进入滑动槽后继续向前滑动进入第二空间后再进入卡扣槽,所述卡扣槽与滑动槽凹设在顶壁或底壁的内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扣槽或滑动槽的深度由前向后逐渐升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扣槽包括具有竖直的阻挡面及自阻挡面底部向前延伸的第一倾斜面,所述卡扣块具有第一倾斜面相贴合的导引斜面,避免卡扣块在卡扣槽内产生松动,所述滑动槽具有向前延伸的第二倾斜面,在前后方向上,卡扣槽的长度小于滑动槽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盖设有沿左右及上下方向间隔开的四个卡扣臂,后盖还包括连接相邻两卡扣臂的两限位板,限位板与卡扣臂的内侧缘相连,卡扣臂向前延伸超过限位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与导电端子焊接在一起的线缆,线缆向后延伸出外壳,所述挡板开设有供线缆穿过的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包覆成型在线缆的外部的内模,所述内模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向后延伸的外露部,两限位板之间形成有收容主体部的容纳空间,外露部由后盖的通孔向后延伸出后盖及外壳。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后盖组装于外壳的收容空间,后盖设有向前延伸的卡扣臂及位于卡扣臂末端的卡扣块,收容空间内侧壁凹设有与卡扣块沿前后方向卡扣在一起的卡扣槽,外壳与后盖分开制成,容易制造及改善外壳的外观,结构简单,使得模具设计容易,后盖与外壳组装容易,不会影响电连接器的使用性能,同时改善了电连接器组件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351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摩托车的油箱护罩结构
- 下一篇:自动加热电动自行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