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压、上拔双岩心爪组合取心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33664.0 | 申请日: | 2012-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62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吴仲华;司英晖;韩通;许俊良;于波;刘峰;赵宗锋;于文涛;王彬;宁仁磊;孙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25/00 | 分类号: | E21B25/00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侯华颂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压 上拔双 岩心 组合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井工程的岩石取心领域,尤其是一种加压、上拔双岩心爪组合取心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使用的取心工具按照取心的割心方式区分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机械加压式取心工具,一种为上拔式取心工具。机械加压式取心工具主要适用于国内东部上部松软地层,是由取心钻头、岩心筒组合、加压接头三大部分组成,取心钻头连接在外筒之下,岩心筒组合又有内外之分,外筒组合包括外筒和定位接头;内筒组合包括岩心爪、岩心爪短节、内筒及悬挂总成。内筒组合通过销钉、销套固定在定位接头销孔处。加压接头连接在定位接头之上,它是由能相对滑动的外六方杆和内六方杆以及加压中心杆组合。取心钻进时,加压接头六方杆合拢,并传递钻压和扭矩。钻进结束时,加压六方杆被拉开,使加压钢球到位。然后,滑放钻具,加压,钻具重量通过钢球传递给加压中心杆,并直达内筒悬挂销钉,从而剪断销钉,继续将内筒下砸,迫使岩心爪沿钻头内锥面收缩,并割断包住岩心,达到松软地层取心目的。上拔式取心工具主要适用于中深井下部成柱硬地层,是由取心钻头、岩心筒两部分组成,取心钻头连接在外筒之下,岩心筒组合又有内外之分,外筒组合包括外筒和上接头;内筒组合包括岩心爪、缩径套、内筒及悬挂总成。内筒通过螺纹连接在上接头和外筒之上,割心时上提钻具,利用缩径套内卡箍岩心爪与岩心的摩擦力以及岩心缩径套的锥面,使爪抱住岩心而将其拔断,达到在成柱硬地层取心目的。对于风化、破碎地层上述两种取心工具都存在缺陷和不足,由于风化破碎地层埋藏浅,地层中夹杂着大段的松软风化层和局部坚硬的破碎层,且两种地层相互交错,造成取心作业时工具选择困难。选择机械加压式取心工具,割心时碰到成柱的硬地层,造成岩心爪无法收缩包拢割断岩心,从而无法保证取心收获率。选择上拔式取心工具,割心时碰到松软、破碎风化地层,由于岩心不成柱,岩心容易在起钻过程中掉落,从而也无法保证取心收获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两种取心工具的不足,通过改进和组合提出一种不受风化破碎地层中松软和坚硬破碎夹层影响的一种加压、上拔双岩心爪组合取心工具。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方式实现的:包括加压接头、加压中心杆、定位接头、悬挂销钉、悬挂接头、悬挂总成、取心外筒、取心内筒、缩径套短节、加压式岩心抓和取心钻头。其中,加压接头由能相对滑动的外六方杆和内六方杆和加压中心杆组成, 加压中心杆位于内六方杆下方;加压接头、定位接头、取心外筒和取心钻头依次连接组成外筒组合;悬挂接头、悬挂总成、取心内筒、缩径套短节和加压式岩心爪依次连接组成内筒组合;内筒组合通过悬挂销钉固定在定位接头上;加压中心杆与悬挂接头搭接配合。其特征是在缩径套短节内还设置有卡箍岩心爪。
上述方案中还包括:位于定位接头的悬挂接头上端面设有承压座。所述卡箍岩心爪具有呈锥面的内壁。所述加压接头、定位接头、取心外筒和取心钻头通过螺纹连接组成外筒组合;所述承压座、悬挂接头悬挂总成、取心内筒、缩径套短节和加压式岩心爪通过螺纹连接组成内筒组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取心工具采用组合式双岩心结构,采用两种割心方式组合操作,通过一种取心工具就可完成目前机械加压式和上拔式两种取心工具割心方式的操作,能有效的解决当岩心硬时加压式岩心爪无法收拢割心,岩心松散破碎时上拔式岩心爪容易掉心这一难题,从而解决了因割心方式在风化破碎地层对取心收获率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取心工具的加压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取心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加压接头 2.加压中心杆 3.定位接头 4.承压座 5.悬挂销钉 6.悬挂接头 7.悬挂总成 8.取心外筒 9.取心内筒 10.缩径套短节 11.卡箍岩心爪 12.加压式岩心爪 13.取心钻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336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氢氧气火焰枪
- 下一篇:热水器塑料内胆用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