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压电缆钳压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33045.1 | 申请日: | 2012-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85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易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通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048 | 分类号: | H01R43/048;B21F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周维锋 |
地址: | 401336***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电缆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接线工具,特别涉及一种液压电缆钳的部件。
背景技术
在电气生产中经常使用液压电缆钳压接电线端头,电缆钳的压接模具包括两块相同且对称设置的半边模具,位于电缆钳前端的半模固定,另一个半模可由液压伸缩轴沿轴向推动,与固定半模形成压接结构。
现有的电缆钳端头压接完成后活动半模不能随液压伸缩轴一道返回,压接第二个端头时需要用手将其中两个半模分开,才能将电线端头伸进模具内,这就导致了劳动生产率较低、工人劳动强度相对较大的问题。
针对上述不足,需对现有的电缆钳进行改进,使其在完成压接后活动半模可随液压伸缩轴返回以便于两个半模自动分开,使用更方便,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压电缆钳压接头,该压接头的活动半模可随液压伸缩轴移动实现自动分开,使用方便,可解决现有电缆钳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液压电缆钳压接头,包括固定半模、与固定半模共同构成压接型腔的活动半模和用于推动活动半模向固定半模方向移动的液压伸缩轴,所述活动半模与液压伸缩轴之间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活动半模与液压伸缩轴之间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活动半模的后端设置有定位销,所述液压伸缩轴前端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销插入定位孔内,所述定位销与定位孔之间设置有柔性套,柔性套与定位孔之间的摩擦力大于固定半模与活动半模分开所需的力。
进一步,所述柔性套由橡胶、软塑料或纺织品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液压电缆钳压接头,包括固定半模、与固定半模共同构成压接型腔的活动半模和用于推动活动半模向固定半模方向移动的液压伸缩轴,所述活动半模与液压伸缩轴之间固定连接,活动半模可随液压伸缩轴移动,实现自动分开,避免了使用者在两次接线之间专门用手分开模具的麻烦,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劳动强度。另外,本实用新型利用柔性套与定位孔之间的摩擦力来带动模具分开,拆装时无需使用专用工具,且对模具的加工精度要求也较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定位销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液压电缆钳压接头,包括固定半模1、与固定半模1共同构成压接型腔3的活动半模2和用于推动活动半模2向固定半模1方向移动的液压伸缩轴4,电缆钳的压模外壳内设置滑槽,固定半模和活动半模均设置于滑槽内,固定半模设置于滑槽前端,活动半模可沿滑槽滑动,液压伸缩轴的端部顶住活动半模的后端,形成可推动活动半模在滑槽内向前滑动的结构,所述活动半模2与液压伸缩轴4之间固定连接,使活动半模可在液压伸缩轴缩回时在滑槽内滑动,与固定半模分开,避免使用者用手分离模具,便于下一次压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半模2与液压伸缩轴4之间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便于更换维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半模2的后端设置有定位销5,所述液压伸缩轴4前端设置有定位孔6,所述定位销5插入定位孔6内,所述定位销5与定位孔之间设置有柔性套7,本实施例中,柔性套套于定位销上,柔性套7与定位孔6之间的摩擦力大于固定半模1与活动半模2分开所需的力,与其余将活动半模与液压伸缩轴固定在一起的结构相比,本实施例的固定连接方式在装拆模具时不需要使用另外的工具,且对模具等零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低,装拆模具直接用手插拔即可,且易于实施,成本低。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柔性套7由橡胶、软塑料或纺织品等柔软材料制成,本实施例采用橡胶制成柔性套,易于获得,实施成本低。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通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通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330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