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刀研磨潜污泵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31707.1 | 申请日: | 2012-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006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林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诺赛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13/08 | 分类号: | F04D1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0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研磨 潜污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潜污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刀研磨潜污泵。
背景技术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排污泵在工业生产、市政工程、建筑工程、水利水电、矿业生产、农业领域等诸多领域的生产过程中,担负着不可或缺的重大责任。排污泵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各领域的生产效率,以及节能与环保。
为了不使污物沉积在池底,使污水池免清理,目前行业内水泵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搅匀方式:
一、在水泵叶轮下面加装一个小副叶轮,由于该副叶轮所产生的压力较小,无法产生污物搅匀效果,反而消耗水泵电机功率,不节能。并且容易造成杂物缠死叶轮的现象。
二、叶轮挡转子轴中心打孔,其下面装设T字型搅匀头,泵腔内压力水通过轴中心孔,搅匀头喷向污水池四周,如此结构会有污物堵住水流孔,无法实现搅匀效果。更为严重的是,搅匀头旋转时极易被纤维绳装物缠住,而致使电机烧毁。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确保安全生产,本案发明人结合自身经验,研发出了一种不会被堵塞、搅匀效果佳、安全可靠的带刀研磨潜污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科学合理的带刀研磨潜污泵。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带刀研磨潜污泵,包括一泵体,在所述泵体上罩设有一带有密封的椭圆不锈钢壳体,所述壳体通过双端面机械密封件与所述泵体的上端实现可靠密封连接。在所述壳体的上顶设有一圆弧形拉手,便于提拉的同时,也可作为吊环使用。在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一水冷电机,用以给所述泵体提供动力,在所述水冷电机的电机线圈内还内置有一热敏开关,防止电机过热。经过电泳表面处理的所述水冷电机机壳与,表面覆盖了一层耐腐蚀油漆层的所述壳体内壁之间形成了一电机水冷腔体,用以给电机进行水冷却。在所述壳体的上顶上还设有一内部填充有聚氨酯的电缆接头,有效杜绝了电缆破损水沿电缆进入水冷电机。在所述泵体的底端进水口处还设有一用以切割粉碎污物的切割组件,所述切割组件由粗、细两组刀锋组合而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泵体底部进水口处设置带有粗、细两组刀锋的切割组件,有效粉碎了进入泵体的杂物,彻底解决了泵体工作时转子易被杂物缠死而致烧毁电机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刀研磨潜污泵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所示,带刀研磨潜污泵,包括泵体1,在所述泵体1上罩设有一带有密封的椭圆不锈钢壳体2,所述壳体2通过双端面机械密封件3与所述泵体1的上端实现可靠密封连接。在所述壳体1的上顶设有一圆弧形拉手4,便于提拉的同时,也可作为吊环使用。在所述壳体1内还设有一水冷电机5,用以给所述泵体1提供动力,在所述水冷电机5的电机线圈内还内置有一热敏开关6,防止电机过热。经过电泳表面处理的所述水冷电机5的机壳与,表面覆盖了一层耐腐蚀油漆层的所述壳体1内壁之间形成了一电机水冷腔体7,用以给水冷电机5进行水冷却。在所述壳体1的上顶上还设有一内部填充有聚氨酯的电缆接头8,有效杜绝了电缆破损水沿电缆进入水冷电机5。在所述泵体1的底端进水口处还设有一用以切割粉碎污物的切割组件9,所述切割组件由粗、细两组刀锋组合而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泵体1底部进水口处设置带有粗、细两组刀锋的切割组件9,有效粉碎了进入泵体1的杂物,彻底解决了泵体1工作时转子易被杂物缠死而致烧毁电机的现象。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诺赛泵业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诺赛泵业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317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