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力电池组防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31320.6 | 申请日: | 2012-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058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陈光森;李建利;周建青;何桂强;系井俊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精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刘先珍 |
地址: | 528305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电池组 防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组的防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代表,也逐渐得到了广大生产厂商和消费者的认可。动力电池组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源,目前被广泛应用,而作为电动车心脏的动力电池组也是电动汽车研究的重点。
动力电池组由若干单体电池以不同的方式串联或并联,然后经夹紧、固定而成。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应用场合比较特殊,用户对其容量、倍率、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十分严格。目前,高容量和倍率性能好、成本可以接受、适合量产的动力电池还是锂离子系列电池,如磷酸铁锂、钛酸锂、镍钴锰酸锂等。但是,锂离子电池都怕水,电芯内部不能进水;电池模块单元同样也不能进水,否则就会有短路、进而爆炸起火的危险。因此,防水是对动力电池组的安全性的基本要求。另外,电池在充放电工作时,会产生热量;如果不及时散热,动力电池组将无法正常工作。目前业内比较常见的是风冷,在外箱上安装风扇,这样就很难做到密封防水;而且,风扇安装在外箱的底部,车厢内的积水,很容易从风扇口流入。这样,散热和防水两个要求就难免出现冲突。
通用VOLT起火事件和比亚迪5.26电动车起火事件告诉我们:电动车的起火和不安全是电动车发展的瓶颈。现有技术大多针对动力单体电池的防水密封,针对动力电池组的防水防爆等技术很少。作为新型的动力电池组,有必要消除这些安全隐患,而且还要保证操作足够简单,工艺不复杂,能实现低成本量产。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良好安全性能的动力电池组防水方案和散热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良好安全性能的动力电池组组防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动力电池组防水装置,包括用于安装电池的箱体,所述箱体边沿设置有与箱体内腔连通的金属通风软管。
为了方便使用和维护,所述金属通风软管和箱体之间设置有活动接头,方便拔取金属通风软管。
为了进一步防止外界的水和水蒸气进入内部,所述金属通风软管内置有防水透气膜。
为了方便金属通风软管伸缩,所述金属通风软管的形状设计为伸缩波纹管状。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金属通风软管的厚度为0.02~2mm。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箱体边沿设置有凸出部分,所述金属通风软管位于凸出部分的上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通过合理的结构改进,特别是通过箱体和金属通风软管相配合,相比过去直接用排气扇的设计,水难以从箱体进入,可以起到防水短路、短路防火,同时也起到很好散热和泄压防爆的作用,而且结构简单,工艺简单,易于实现量产,使用范围宽,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金属通风软管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一种动力电池组防水装置,包括用于安装电池的箱体1,所述箱体1边沿设置有与箱体1内腔连通的金属通风软管2, 金属通风软管2可在不透水的情况下起到通风的作用。作为其中一个实施例, 所述箱体1边沿设置有凸出部分2,所述金属通风软管2位于凸出部分2的上端,这种设计的防水效果相对更优越,但实际上金属通风软管2的具体安装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局部调整,并不影响其防水效果。
其中金属通风软管2包括头部21、主体22和尾部23。金属通风软管2的主体22内置有防水透气膜,允许冷热空气自由透过同时可以阻止水蒸气穿透。同时箱体1外部的冷空气可以与箱体1内部的热空气对流交换,起到箱体1降温的效果。在工况极端情况下,例如电池过充过放短路等,箱体1内部产生浓烟、高温气体等,可以从金属通风软管2排除,可以起到箱体1防火防爆的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精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精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313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