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排并行式离子交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31105.6 | 申请日: | 2012-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98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崔广志;郭玉;王道臣;陈志军;吕戎;贾正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4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24 | 代理人: | 岳洁菱 |
地址: | 10085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并行 离子交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子交换器,特别是一种双排并行式离子交换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水处理的离子交换器一般由壳体、支架、进出水口等装置组成,壳体内形成单一腔体,内部一般只装填一种离子交换树脂,只有一种交换柱,此种装填方式不能一次去除水质中所有离子型杂质。对于装填多种类型树脂的离子交换器,其各个交换柱之间一般通过其壳体外部管道连接,体积庞大,空间利用率低。此类型的离子交换器只能去除水质中的离子型污染物,而不能去除水质中的有机污染物,其功能有限,经此种离子交换器处理过的水还需要其他设备进行净化,才能最终达到理想水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排并行式离子交换器,解决了一般离子交换器体积庞大、空间利用率低、功能单一的问题。
一种双排并行式离子交换器,包括:前端盖、后端盖、前支脚、后支脚、进出水口,还包括:交换柱组件,其中,交换柱组件,包括:前端板、后端板、阳离子树脂交换柱、阴离子树脂交换柱、混合树脂交换柱、活性炭吸附柱a、活性炭吸附柱b和管路。平行排列的阳离子树脂交换柱、阴离子树脂交换柱、混合树脂交换柱、活性炭吸附柱a、活性炭吸附柱b和管路分别与前端板和后端板焊接连接。前端板与前端盖螺钉连接,后端板与后端盖螺钉连接。前支脚分别与前端板和前端盖螺栓连接,后支脚分别与后端板和后端盖螺栓连接。前端盖上有流道a和流道b,阳离子树脂交换柱和阴离子树脂交换柱由流道a连通,管路和混合树脂交换柱由流道b连通,后端盖上有流道c、流道d和流道e。活性炭吸附柱a和阳离子树脂交换柱由流道c连通,阴离子树脂交换柱和管路由流道d连通,混合树脂交换柱和活性炭吸附柱b由流道e连通。
进水口处的废水首先经过活性炭吸附柱a,活性炭吸附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杂质,其次经过流道c进入阳离子树脂交换柱,水中的正电荷离子,包括:Ca2+、Mg2+,与阳离子树脂中的氢离子发生交换被去除,然后经过流道a进入阴离子交换柱,此时水中的负电荷离子包括: 、,与阴离子树脂中的氢氧根离子发生交换被去除,然后经过流道d、管路和流道a进入混合树脂交换柱,混合树脂交换柱在交换器中起到精滤作用,最后经过流道e进入活性炭吸附柱b,除掉前级交换柱中残留的有机物杂质,最后在出水口处得到符合要求的水质。
本离子交换器结构紧凑、抗冲击振动能力强、空间利用率高等,由于离子交换柱之间的流道加工在前后端盖组件上,大大节省了空间,其前后端盖和交换柱组件采用螺栓连接,五个交换柱与前后端板焊接,结构稳定、抗冲击性能良好。
附图说明
图1 一种双排并行式离子交换器前侧视图;
图2 一种双排并行式离子交换器后侧视图;
图3 一种双排并行式离子交换器的交换柱组件图。
1.后端盖 2.交换柱组件 3.前端盖 4.后支脚 5.前支脚 6.进水口 7.出水口 8.流道a 9.流道b 10.流道c 11.流道d 12.流道e 13.后端板 14.前端板 15活性炭吸附柱a 16.阳离子树脂交换柱 17.阴离子树脂交换柱 18.管路 19.混合树脂交换柱 20.活性炭吸附柱b。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双排并行式离子交换器,包括:前端盖3、后端盖1、前支脚5、后支脚4、进水口6、出水口7,还包括:交换柱组件2,其中,交换柱组件2,包括:前端板14、后端板13、阳离子树脂交换柱16、阴离子树脂交换柱17、混合树脂交换柱19、活性炭吸附柱a15、活性炭吸附柱b20、管路18。平行排列的阳离子树脂交换柱16、阴离子树脂交换柱17、混合树脂交换柱19、活性炭吸附柱a15、活性炭吸附柱b20和管路18分别与前端板14和后端板13焊接连接。前端板14与前端盖3螺钉连接,后端板13与后端盖1螺钉连接。前支脚5分别与前端板14和前端盖3螺栓连接,后支脚4分别与后端板13和后端盖1螺栓连接。前端盖3上有流道a8和流道b9,其中阳离子树脂交换柱16和阴离子树脂交换柱17通过流道a8连通,管路18和混合树脂交换柱19通过流道b9连通,后端盖1上有流道c10、流道d11和流道e12。其中活性炭吸附柱a15和阳离子树脂交换柱16通过流道c10连通,阴离子树脂交换柱17和管路18通过流道d11连通,混合树脂交换柱19和活性炭吸附柱b20通过流道e12连通。
进水口6处的废水首先经过活性炭吸附柱a15,活性炭吸附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杂质,其次经过流道c10进入阳离子树脂交换柱16,水中的正电荷离子,包括:Ca2+、Mg2+,与阳离子树脂中的氢离子发生交换被去除,然后经过流道a8进入阴离子树脂交换柱17,此时水中的负电荷离子,包括:、,与阴离子树脂中的氢氧根离子发生交换被去除,然后经过流道d11、管路18和流道a8进入混合树脂交换柱19,最后经过流道e12进入活性炭吸附柱b20,除掉前级交换柱中残留的有机物杂质,最后在出水口7处得到符合要求的水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未经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311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型污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逆渗透净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