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煤矿井下用复合钢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30067.2 | 申请日: | 2012-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19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沈大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迎湖新型管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47 | 分类号: | F16L9/14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5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矿 井下 复合 钢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管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矿井下用复合钢管。
背景技术
煤矿是人类在开掘富含有煤炭的地质层时所挖掘的合理空间,通常包括巷道、井硐和采掘面等。煤是最主要的固体燃料,是可燃性有机岩的一种。它是由一定地质年代生长的繁茂植物,在适宜的地质环境中,逐渐堆积成厚层,并埋没在水底或泥沙中,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天然煤化作用而形成的。在世界上各地质时期中,以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和第三纪的地层中产煤最多,是重要的成煤时代。煤的含碳量一般为46~97%,呈褐色至黑色,具有暗淡至金属光泽。根据煤化程度的不同,煤可分为泥炭、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四类。
大部分矿层均远离地表,因此无法使用露天开采的方式。地下开采目前占世界煤矿生产的60%。在矿坑,通常使用房柱法在矿层中推进,梁柱用来支持矿坑。煤矿井下用管用于煤矿井下抽放瓦斯,正压通风,负压通风,供水排水,喷浆等,以保证井下人员及施工的安全。目前煤矿井下用管多采用复合钢管,由基管和设于该基管外侧的涂层复合而成,所述基管为焊管,整合了钢管和塑料管的优点、可推广使用。该煤矿井下用复合钢管的基管为焊管,不能承受高压,在抽放瓦斯,正压通风,负压通风,供水排水,喷浆过程中容易因基管裂开而发生爆炸事故,存在安全隐患。
为解决上述问题,需提供一种耐高压、安全可靠的煤矿井下用复合钢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煤矿井下用复合钢管,耐高压,使用安全可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煤矿井下用复合钢管,包括基管,该基管为无缝钢管,耐高压,使用安全可靠。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无缝钢管的内外两侧均设有聚乙烯层。通过上述结构,所述煤矿井下用复合钢管具有良好的抗静电和阻燃性能,耐腐蚀,使用寿命长,有效增强安全性能等诸多优势,是替代传统管材的理想产品。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基管内侧的聚乙烯层的厚度为0.5~3mm。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基管外侧的聚乙烯层的厚度为0.5~3mm。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煤矿井下用复合钢管的口部设有法兰,两所述煤矿井下用复合钢管的口部通过法兰密封连接。
两所述煤矿井下用复合钢管的连接方式不局限于法兰连接,还可以通过配套的沟槽式管接头连接。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的基管选用无缝钢管,耐高压,使用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其中:1、无缝钢管;2、聚乙烯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所示,一种煤矿井下用复合钢管,包括基管,该基管为无缝钢管1,耐高压,使用安全可靠。
所述无缝钢管1的内外两侧均设有聚乙烯层2。通过上述结构,所述煤矿井下用复合钢管具有良好的抗静电和阻燃性能,耐腐蚀,使用寿命长,有效增强安全性能等诸多优势,是替代传统管材的理想产品。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管内侧的聚乙烯层的厚度为1mm。所述基管外侧的聚乙烯层的厚度为1mm。
所述煤矿井下用无缝钢管的口部一体成型有法兰,两所述煤矿井下用复合钢管的口部通过法兰密封连接。
实施例二:一种煤矿井下用复合钢管,包括基管,该基管为无缝钢管,耐高压,使用安全可靠。
所述无缝钢管的内外两侧均设有聚乙烯层。通过上述结构,所述煤矿井下用复合钢管具有良好的抗静电和阻燃性能,耐腐蚀,使用寿命长,有效增强安全性能等诸多优势,是替代传统管材的理想产品。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管内侧的聚乙烯层的厚度为2mm。所述基管外侧的聚乙烯层的厚度为2mm。
所述煤矿井下用无缝钢管的口部一体成型有法兰,两所述煤矿井下用复合钢管的口部通过法兰密封连接。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迎湖新型管业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迎湖新型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300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