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管径的管卡夹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28768.2 | 申请日: | 2012-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0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任佩钰;娄源发;唐正宇;杜开伟;施程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远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10 | 分类号: | F16L3/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管卡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固定线束或者管路的管卡夹,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调节管径的管卡夹。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变得越来越复杂,线束和控制油路越来越多,对于汽车上的线束和油路,通常采用管卡进行固定,从而使线束和管路能与车身保持相对固定,以便于线束和管路的排布。使用管卡进行固定,由于管卡通常管径单一,不可调节,因此只能针对特定的部位进行固定,通用性较差,无疑增加了设计和制造成本。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2353120U ,授权公告日2012年7月25日,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线束的多功能线卡,包括线束固定框,所述线束固定框上连接有装配入孔中的卡柄,所述线束固定框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卡紧钣金件的钣金卡口,所述钣金卡口与线束固定框之间为预留卡口,所述线束固定框另一侧设置有卡紧汽车门槛的门槛卡口和卡紧水管的水管卡口。其不足之处在于,该实用新型的线卡其大小不可调节,如果卡入的线束过小,则线束容易在线卡内晃动和滑动,固定较为不稳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管卡夹不可调节、通用性较差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通用性较高、固定也较为稳固的可调节管径的管卡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节管径的管卡夹,包括第一管卡以及与第一管卡相连接的第二管卡,所述的第一、第二管卡分别包括管卡本体以及与管卡本体一端外侧面相连的副体,所述的管卡本体另一端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的其中一侧面设有若干连续的棘齿,所述副体设有与卡槽内的棘齿相匹配、使副体和卡槽相对固定的反齿。卡槽内的棘齿和副体上的反齿可以相互配合,通过卡槽两侧对副体的夹紧作用力,使得副体能够和卡槽相固定,保证管卡本体和副体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同时通过改变副体伸入卡槽的深度来调节副体反齿和卡槽内棘齿的相对位置,从而达到管径可调的目的,从而满足不同直径大小的线束或者管路的固定要求,提高了管卡夹的通用性。
作为优选,所述的管卡本体在与副体相连的一端设有一个向副体凸起的连接扣,所述的副体设有可使连接扣插入的卡孔。在捆绑线束时,连接扣卡入到卡孔中,加强了管卡本体和副体之间的连接强度。连接扣卡入卡孔之后有利于保持管卡本体和副体的形状,避免由于车辆行驶中产生的振动、外部事物的撞击等因素造成管夹脱开、管路或线路的固定失效等问题的发生,保证管卡夹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卡槽内的另一侧设有凸起,所述的副体上设有与凸起相配合的凹槽。凸起和凹槽相配合,使副体与卡槽的固定连接更为牢固。
作为优选,所述的管卡本体和副体内侧壁设有轴向的内加强筋。内加强筋一方面加强了管卡本体和副体的轴向抗弯折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内部线束或管路的固定,避免线束固定之后与管卡夹发生打滑。
作为优选,所述的管卡本体外侧壁设有径向的外加强筋。外加强筋可以对管卡本体的径向进行加固,防止管卡本体发生变形。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管卡的最大包裹直径大于第二管卡的最大包裹直径。这样管卡夹可以同时固定两路直径相差较大的线束或管路,提高了管卡夹的适应性。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管卡和第二管卡之间通过连接柱固定。连接柱使第一管卡和第二管卡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两路线束或管路相互干涉和碰撞。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管径大小可以调节,以适应不同大小直径的线束和管路,通用性较高;(2)对于线束或管路的固定较为稳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管卡1,凹槽2,凸起3,卡槽4,外加强劲5,第二管卡6,连接柱7,管卡本体8,连接扣9,卡孔10,内加强筋11,副体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远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远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287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