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蓝相液晶的半透射半反射式显示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27676.2 | 申请日: | 2012-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15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赵伟利;铃木照晃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43 | 分类号: | G02F1/1343;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透射 反射 显示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蓝相液晶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蓝相液晶的半透射半反射式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蓝相液晶是液晶中的一个特殊相态,在不加电压时可等效认为呈圆球形,各向同性,不改变经过的光的相位,即光不改变经过的光的偏振状态,不会对经过的光产生光程差;加电压时可等效认为被拉伸成椭圆形,且长轴与电场方向一致,各向异性,光在长轴方向传播时不改变经过的光的相位,而在短轴方向传播时改变经过的光的相位。根据双折射原理,会对经过的光产生光程差。蓝相液晶具有以下优点:1、响应速度快,小于1毫秒,所以可以省去彩膜,实现场序色控;2、可直接利用电场诱导双折射原理实现显示,不需取向层和摩擦处理;3、在不加电时蓝相液晶各向同性,暗态无漏光,视角宽。因此,蓝相液晶是一种有前景的液晶显示材料,蓝相液晶显示装置也是一种有前景的液晶显示装置。
因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光都是垂直经过液晶盒的,如果要使光产生双折射,就必须将蓝相液晶横向拉伸,所以现有的蓝相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式基本上都是使用横向电场,例如平面转换(In-Plane Switching,简称IPS)模式,蓝相液晶在位于同一平面的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附近被驱动拉伸而产生各向异性。由于蓝相液晶显示装置横向的长、宽尺寸要比其厚度大很多倍,且横向电场无法渗透到整个液晶层,因此横向电场驱动需要很大的驱动电压,所以现有的蓝相液晶显示装置存在驱动电压过高的技术难点。
由于液晶显示装置为非自发光的显示装置,因此液晶显示面板必须搭配光源,如背光源、前光源或环境光,方可进行影像的显示。依照光源的利用方式不同,可将液晶显示面板分为透射式液晶显示面板、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和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三种。目前,由于半透射半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能够同时运用外界光源和背光源所提供的光线,有利于应用在便携式产品上,因此已经逐渐受到瞩目。将蓝相液晶运用到半透射半反射显示面板,是半透射半反射显示面板发展的趋势,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于:由于通过透射区蓝相液晶对光产生的光程差与通过反射区蓝相液晶对光产生的光程差不同,导致透射区和反射区显示同一颜色的像素的灰阶不同,导致透射区和反射区的光电效应不相匹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蓝相液晶的半透射半反射式显示面板,实现了使得通过透射区蓝相液晶对光产生的光程差与通过反射区蓝相液晶对光产生的光程差相同,透射区和反射区显示同一颜色的像素的灰阶相同,从而保证了透射区和反射区的光电效应相匹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蓝相液晶的半透射半反射式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相对的一面设置有覆盖第一基板的公共电极,所述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的一面交替设置有像素电极和反射电极;
所述公共电极和像素电极之间的区域以及所述公共电极和反射电极之间的区域设置有多个反射部,设置有多个反射部,所述反射部的横截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第一基板平行且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交替靠近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边所在平面是反射面;所述反射部之间填充有蓝相液晶。
优选地,所述公共电极和像素电极之间形成透射区,所述公共电极和反射电极之间形成反射区,位于透射区的反射部之间的水平距离d1相等,位于反射区的反射部之间的水平距离d2相等;
公共电极,像素电极和反射电极以及反射部之间满足以下公式:
d1×(U1/h1)2=2d2×(U2/h2)2,
其中,U1表示公共电极和像素电极之间的电压,U2表示公共电极和反射电极之间的电压,h1表示公共电极和像素电极的距离,h2表示公共电极和反射电极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多个反射部在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投影彼此相邻接。
优选地,d1=d2,且U1,U2,h1和h2之间满足以下公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276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