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桩头钢筋连接节点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527283.1 | 申请日: | 2012-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19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 发明(设计)人: | 于成江;章慧蓉;逯艳华;陆志军;庞卫涛;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竖向 试验 桩头 钢筋 连接 节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桩头钢筋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工程桩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桩头钢筋连接的处理方式较多。较原始的一种方式是将试验桩桩头凿除,剔出受力主筋,按照钢筋的搭接或焊接要求将受力主筋接长并符合工程桩的锚固要求,然后浇筑混凝土至设计桩顶标高;还有一些工程,在试验桩桩头钢筋连接的处理方式上有较大进步,在对试验桩桩头进行加固时,充分考虑桩头加强箍及承压板的作用,将受力主筋同加强箍及承压板进行焊接连接并保证足够的连接强度,然后在试验桩检测完毕后,直接利用桩头加固装置焊接桩顶外露锚筋并进行后续施工。前面一种方式在浪费人力、物力、时间的同时,也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不符合绿色施工要求,后一种方式虽然较前一种方法有较大进度,但钢筋连接节点的受力过于复杂,受力主筋通过承压板或加强箍焊接的传力难于通过试验进行检测验证。因此,鉴于以上原因,需要探索一种既便于施工,受力主筋传力又合理的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现提供一种现场焊接工艺少、传力明确、方便施工的连接方式,将试验桩受力主筋顶部外露部分同主筋分开,并最终通过钢筋螺纹套筒进行连接,通过对螺纹接头达到一级接头的控制,保证了桩顶受力主筋传力的合规性。
本实用新型的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桩头钢筋连接节点,包括钢筋笼与焊接于钢筋笼上的桩顶加固装置,所述钢筋笼包括受力主筋与捆扎于所述受力主筋上的箍筋,且所述受力主筋的上端加工形成一螺纹段,并配合所述螺纹段连接一螺纹套筒;所述桩顶加固装置包括一承压板与焊接于所述承压板上的加强箍,所述承压板上根据所述灌注桩的钢筋笼的受力主筋的位置开设有复数个预留孔,所述受力主筋设有螺纹套筒的一端穿设固定于所述孔内。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这种节点填补了现有施工技术及方法的不足,将试验桩受力主筋顶部外露部分钢筋同主筋分开,并最终通过钢筋螺纹套筒进行连接,通过对螺纹接头达到一级接头的控制,保证了桩顶受力主筋传力的合规性。本实用新型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精度,能够提供一种现场焊接工艺少,传力明确,方便施工的连接方式,同时此节点的连接方式既可应用于竖向静载试验桩,亦可应用于抗拔桩及利用工程桩进行试验的抗拔锚桩。此节点简化了施工过程,加快了施工进度,针对竖向静载试验桩桩头的处理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试验桩桩头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桩顶承压板的顶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试验桩头受力主筋与后植锚筋未连接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结合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桩头钢筋连接节点,包括钢筋笼1与焊接于钢筋笼1上的桩顶加固装置2,钢筋笼1包括受力主筋11与捆扎于受力主筋11上的箍筋12,配合图3所示,受力主筋11的上端通过加工形成一螺纹段111,并配合螺纹段111连接一螺纹套筒13,桩顶加固装置2包括一圆形承压板21与垂直焊接于承压板21周边的加强箍22,如图2所示,承压板21上对应灌注桩的钢筋笼1的受力主筋11的位置开设有复数个预留孔211,承压板21的中间留设一空洞212,用于浇筑混凝土。
再配合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受力主筋11的上端在工厂进行螺纹段加工,安装螺纹套筒13并与受力主筋11固定,并将安装有螺纹套筒13的受力主筋11及箍筋12焊接加工制作成钢筋笼1,完成多段钢筋笼1的试拼装,将焊接好后的桩顶加固装置2同钢筋笼1进行焊接,将受力主筋11设有螺纹套筒13的一端穿设于预留孔211内,受力主筋上的螺纹套筒13同承压板21的预留孔211通过焊缝3连接固定,在桩顶加固装置2的预留孔211处形成的孔隙采用密封胶4填塞密实,以防混凝土渗漏。
安装钢筋笼1,通过空洞212进行灌注桩混凝土施工,剔除桩头并进行处理后进行桩静载试验,试验完成,清除螺纹套筒13内填塞的密封胶4并配合螺纹套筒13安装一底端设有螺纹51的后植锚筋5,与螺纹套筒13配合连接,进行后续施工。
本实用新型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精度,能够提供一种现场焊接工艺少,传力明确,方便施工的连接方式,同时此节点的连接方式既可应用于竖向静载试验桩,亦可应用于抗拔桩及利用工程桩进行试验的抗拔锚桩。此节点简化了施工过程,加快了施工进度,针对竖向静载试验桩桩头的处理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272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