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两用学步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25718.9 | 申请日: | 2012-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430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周伟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伟新 |
主分类号: | A47D13/08 | 分类号: | A47D13/08;A47D13/04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周希良;徐关寿 |
地址: | 322000 浙江省金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用 学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婴幼儿用具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两用学步带。
背景技术
学习走路是婴幼儿成长的必经之路,大人为了保护婴幼儿学习走路时的安全,通常半弯着腰并通过双手扶着婴幼儿的两腋助其行走,这对大人而言,此姿势时间一长就会感到腰酸背痛。为此,有人想出了一些方法,例如采用一条带子套住婴幼儿的胸部,并从婴幼儿的后面拽着,随婴幼儿一起行走。但这种方式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由于婴幼儿在行走时,通常会向前倾,因此,婴幼儿的胸部会感觉不舒适,安全系数也不高。中国专利文献ZL200620070582.1公开了一种婴儿学步带,此专利产品虽然不存在上述问题,但是其也存在着自身的问题:1、使用时,控制方式单一,其最有效的拉动方向是往后;而向上提时,作用力全部集中于此学步带的后部,使兜带的前后拉力不一致,对婴儿而言,感觉极不舒适。此外,对于一些学会了走路,但不是很稳的婴儿,需要大人稍稍辅助下,此时最适用的是向上提的方式。显然,此时,本专利产品不是很适用。2、由于此学步带具有两根控制带,因此,使用时,须由大人的两手操控,操作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两用学步带,通过牵拉带连接于本体的不同部位,使本产品不仅能在后面拽拉,而且也能往上提,各使用状态下,婴儿都感觉舒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两用学步带,包括本体、牵拉带,所述的牵拉带有两条,本体呈背心状,本体的两上肩部及背部两侧均能与同侧的牵拉带通过可拆式连接,使用状态下,牵拉带连接于本体的上肩部或背部。
所述的两用学步带,两牵拉带的上端通过一拉杆相连。
所述的两用学步带,拉杆的外部包覆有软垫。
所述的两用学步带,两牵拉带的上端各连接有一拉环。
所述的两用学步带,本体的上肩部及背部均通过插扣与牵拉带而可拆式连接。
所述的两用学步带,本体的上肩部及背部均通过搭扣、魔术贴或纽扣与牵拉带而可拆式连接。
所述的两用学步带,本体的上肩部上还设有调节环,以调节上肩部的长度。
所述的两用学步带,牵拉带设置一调节环,以调节牵拉带的长度。
所述的两用学步带,本体的背部两侧呈纵向分开状,背部两侧相合后通过可拆式连接。
所述的两用学步带,本体背部的两侧通过插扣、搭扣、魔术贴或纽扣而可拆式连接。
所述的两用学步带,本体背部的两侧各固定连接一弹性带,所述的插扣、搭扣、魔术贴或纽扣设置于所述的两弹性带上。
本实用新型学步带不仅能在后面拽拉,而且也能往上提,因而具有了两用功能,两种状态下,婴幼儿感觉都舒适。此外,其还设有一根拉杆,大人只需一手即可提拉婴幼儿,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本体的背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主视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主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本实施例两用学步带包括拉杆1、牵拉带3、本体7,拉杆1的两端各固定连接一牵拉带3,牵拉带3向下延伸,其下端设有插扣件的一部分4a。本体7呈短背心状,背心本体7的上肩部7-1顶端设有插扣件的另一部分4b,该部4b与相对应牵拉带3下端部的4a组成一个插扣件,通过两者4a与4b的插扣连接而使牵拉带3与本体7的上肩部可拆式连接。背心本体7的背面两侧7-2、7-3也分别设有插扣件的另一部分4c,该部4c也能与相对应牵拉带3的下端部4a组成一个插扣件,通过两者4a与4c的插扣连接而使牵拉带3与本体7的背部可拆式连接。使用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之一的插扣连接即可。例如,当婴幼儿较小且站立很不稳时,可以把4a与4c插接,从后面拉住婴幼儿,起到辅助性作用,让婴幼儿更快地学会独立行走。当幼儿比较大且能独立行走,但比较胆小或走路不稳时,可以把4a与4b插接,大人往上提但无须用力,辅带婴幼儿行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伟新,未经周伟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257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