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油墨生产的三辊研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25374.1 | 申请日: | 2012-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14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苏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油墨(四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25/00 | 分类号: | B02C25/00;B02C4/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黄为 |
地址: | 5262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油墨 生产 研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墨颜料研磨设备,特别是一种用于油墨生产的三辊研磨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辊筒研磨机的电机由主控机控制起动运行,电机通常在满载情况下运行很短的一段时间,其余大部分时间在轻载下运行;这是因为选用电机时,是按最大负荷情况而考虑的,所以电机普遍存在“大马拉小车”的现象。当电机长时间处于半负荷或以下运行状态时,由于电机的铜线圈绕组产生过量磁通,导致电机效率下降,在固定供电电压情况下电机磁通是固定不变的,致使电机浪费了约10﹪~30﹪的电能;电机损耗多余的电能转化为电机的温升和震动,引起噪音,造成电能的浪费和机械磨损。
现有技术的缺点/不足:
现有的三辊研磨机启动功率大,设备运行所需功率小,而且不能自动调整输出功率,导致设备运行时产生大量无用功,浪费大量电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目前所使用的三辊研磨机能耗大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针对现有三辊研磨机的缺点,设计一种用于油墨生产的三辊研磨机,包括支架、辊筒、驱动电机和控制电路组成,驱动电机固定在支架上,辊筒与支架活动连接,辊筒与驱动电机连接,控制电路与驱动电机联接。所述的控制电路由断路器、主接触器、智能控制器、热继电器、第二接触器、第三接触器和旁路接触器组成,所述的断路器、智能控制器、主接触器、热继电器、驱动电机和第三接触器依次串联,所述的旁路接触器与智能控制器并联,第二接触器的一端联接在智能控制器与主接触器之间,第二接触器的另一端联接在驱动电机和第三接触器之间。所述的控制电路由主接触器、智能控制器、热继电器、第二接触器、第三接触器和旁路接触器组成,所述的智能控制器、主接触器、热继电器、驱动电机和第三接触器依次串联
所述的智能控制器由功率控制模块、电源检测模块、键盘输入模块、触发脉冲系统模块、控制模块、显示输出模块、检测保护模块和I/O接口模块组成;所述的控制模块分别与键盘输入模块、触发脉冲系统模块、I/O接口模块和显示输出模块联接;功率控制模块与触发脉冲系统模块联接;电源检测模块分别与功率控制模块和控制模块联接;检测保护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触发脉冲系统模块和功率控制模块联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能通过智能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的输出功率,让驱动电机大功率启动工作,并且在工作过程中降低驱动电机的输出功率,满足最低功率输出要求,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路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智能控制器的电路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架1、辊筒2、驱动电机3和控制电路4组成,驱动电机3固定在支架1上,辊筒2与支架1活动连接,辊筒2与驱动电机3连接,控制电路4与驱动电机3联接。所述的控制电路4由断路器K1、主接触器K2、智能控制器43、热继电器K4、第二接触器K5、第三接触器K6和旁路接触器K7组成,所述的断路器K1、智能控制器43、主接触器K2、热继电器K4、驱动电机3和第三接触器K6依次串联,所述的旁路接触器K7与智能控制器43并联,第二接触器K5的一端联接在智能控制器43与主接触器K2之间,第二接触器K5的另一端联接在驱动电机3和第三接触器K6之间。
如图3所示,所述的智能控制器43由功率控制模块、电源检测模块、键盘输入模块、触发脉冲系统模块、控制模块、显示输出模块、检测保护模块和I/O接口模块组成;所述的控制模块分别与键盘输入模块、触发脉冲系统模块、I/O接口模块和显示输出模块联接;功率控制模块与触发脉冲系统模块联接;电源检测模块分别与功率控制模块和控制模块联接;检测保护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触发脉冲系统模块和功率控制模块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油墨(四会)有限公司,未经精工油墨(四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253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