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力拉手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25335.1 | 申请日: | 2012-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828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许晓承;盛沈范;王振宇;辛绍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机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N3/02 | 分类号: | B60N3/02;B61D3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郑玮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力 拉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力拉手。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轨道交通越来越成为人们出行首选的交通工具,它具有速度快、乘坐舒适、准点等优点。由于地铁交通工具具有以上的特点,因此,乘坐地铁的人也越来越多,以至于地铁车厢往往都是人满为患。
为了方便不能坐到座位的乘客保持身体平衡,在地铁的车厢内往往设置较多的拉手。
然而,这些设置在地铁内的固定的拉手存在以下问题:
1)拉手位置不合适
由于乘客的身高各不相同,而拉手的高度是固定的,因此,对于身材不够高大的乘客来说,要拉住该拉手是不容易的,尤其对于小孩及个子偏矮的乘客来说,基本上拉不住拉手;
2)拉手的数量有限
由于车厢的空间有限,拉手的数量是有限的,因而可能出现有些乘客无拉手可拉的情况;
3)可能导致细菌传播
由于拉手不停地被不同的乘客使用,因此,极易传播细菌。
鉴于以上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更更实用的便携式拉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力拉手,以方便人们在公共交通上保持平衡。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吸力拉手,包括:
吸力部分,吸附固定于公共交通工具内的墙面或从该墙面上脱离;
拉手部分,其一端与所述吸力部分相连,另一端供人手拉住。
可选的,所述吸力部分包括:
套筒;
橡皮吸口,设置在所述套筒的顶端;
凸块导轨,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套筒内壁上;
旋转定位导轨,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套筒内,位于所述凸块导轨远离所述橡皮吸口的一侧,且与所述凸块导轨相交;以及
限位导轨,设置在所述旋转定位导轨上,且与所述旋转定位导轨垂直。
可选的,所述拉手部分包括:
拉杆活塞,在所述套筒内上下移动;
拉杆凸块,设置在所述拉杆活塞的两侧,且沿所述凸块导轨滑动;
固定旋转标记,设置在所述拉杆活塞上;以及
拉手柄,供人手拉住,所述拉手柄与所述拉杆活塞的一端相连。
可选的,所述公共交通工具为地铁。
可选的,所述公共交通工具为公交车。
可选的,所述公共交通工具为火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力拉手包括吸力部分以及与所述吸力部分相连的拉手部分,通过吸力部分固定到公共交通工具内的墙面,从而使乘客通过所述拉手部分在公共交通内保持平衡,并且其携带方便,从而可使乘客在常备拉手不足或拉手位置不合适的情况下仍能方便的保持平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力拉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力拉手的整体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力拉手的吸力部分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将吸力拉手的拉手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吸力拉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于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吸力拉手,包括吸力部分以及与所述吸力部分相连的拉手部分,通过吸力部分固定到公共交通工具内的墙面,从而使乘客通过所述拉手部分在公共交通内保持平衡,并且其携带方便,从而可使乘客在常备拉手不足或拉手位置不合适的情况下仍能方便的保持平衡。
请参考图1及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力拉手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力拉手的整体剖视图,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力拉手包括:
吸力部分100,吸附固定于公共交通工具内的墙面或从该墙面上脱离;
拉手部分200,其一端与所述吸力部分100相连,另一端供人手拉住。
进一步的,请参考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力拉手的吸力部分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所述吸力部分100包括:
套筒2;
橡皮吸口1,设置在所述套筒2的顶端;
凸块导轨3,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套筒2内壁上;
旋转定位导轨4,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套筒2内,位于所述凸块导轨3远离所述橡皮吸口1的一侧,且与所述凸块导轨3相交;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机学院,未经上海电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253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