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的散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25205.8 | 申请日: | 2012-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418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郭军朝;彭军;史建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F16H57/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自动 变速箱 控制 单元 散热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的自动变速系统,具体地指一种汽车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自动变速系统是在普通手动变速器的基础上,主要改变机械变速器的换档操纵部分,在不改变总体传动结构前提下通过加装控制单元实现操作离合器和换档两个动作的自动化。因此,汽车自动变速系统生产继承性好,具备操作方便、成本较低、传动效率高等优点。汽车自动变速箱系统是由自动变速箱和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构成,工作过程中,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对自动变速箱的影响决定了整个汽车自动变速系统的优良性能是否能充分实现。
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的基本结构由单片机、检测电路、驱动电路、电源电路以及通讯电路等构成,在实现电磁离合器转矩和变速箱变比的
自动控制中驱动电路会生热。如果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内部的热量不能及散发走,则会缩短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的寿命;此外,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通常安装在发动机罩下部的机舱内,机舱内零部件布置密集的特点使得舱内气流的运动更加紊乱,进而不利于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的散热。因此,为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寻求一种良好的散热结构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的散热结构,从而降低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印刷电路板的结温,提高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的散热结构,它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设有多块散热肋片。
本实用新型在传统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的壳体外表面增设了多块散热肋片,增大了热源与环境的有效接触面积,减小了边界层热阻,使得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内部的热量在壳体外表面和散热肋片表面以对流方式散发到环境,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降低了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印刷电路板的结温;良好的散热设计提高了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的可靠性,从而保证了整个自动变速系统能良好运行,最终提高整车运行的平稳性和经济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工艺性好,成本低廉。
进一步地,所述多块散热肋片的长度不等,各散热肋片平行设置,整体呈矩形区域排布。长度不等的散热肋片根据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壳体的外表面构造设计成矩形方阵式区域排布;各散热肋片间间距相同,平行设置,散热肋片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机舱内冷却气流运动方向一致,增大了散热肋片与运动气流的强化对流换热面积,也降低了机舱内气流的紊乱状态,加速了热量的传导速度,提高了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的散热效率。
再进一步地,所述散热肋片的断面呈矩形。矩形断面的散热肋片有利于实现最少材料下的最优散热肋片尺寸。
更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下壳体的外表面上设有多块散热肋片。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印刷电路板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首先以热传导方式传递至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的下壳体及其外表面的散热肋片,然后这些散热肋片以强迫对流换热的方式与发动机舱内的冷却气流发生热交换,热量被这些气流吸收而耗散于周围环境中,由此,完成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的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散热肋片的布局示意图。
图4为印刷电路板与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更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但它们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定。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汽车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的散热结构,它包括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的印刷电路板3安放在下壳体102的凹槽4内,上壳体1与下壳体102通过四个螺栓联结在一起。下壳体102的外表面上设有多块断面呈矩形的散热肋片2,所述多块散热肋片2的长度不等,各散热肋片2间留有间距且平行设置,多块散热肋片2在整体上呈矩形区域排列布置(如图3),散热肋片2的长度延伸方向与发动机舱内的冷却气流运动方向一致(如图2中箭头所示)。其中,上壳体101与下壳体102的材质优选铝合金,散热肋片2与下壳体102的连接方式可采用焊接,也可整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如图4):印刷电路板3的热量以热传导方式传递至铝合金质的下壳体102及其外表面的散热肋片2,然后这些散热肋片2以强迫对流换热的方式与发动机舱内的冷却气流发生热交换,热量被这些气流吸收而耗散于周围环境中,由此完成自动变速箱控制单元的有效冷却,从而降低了印刷电路板3的结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公司,未经东风汽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252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导电泡棉
- 下一篇:一种用于手钻上的钻头夹具组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