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电力光纤到户的光电分离配线柜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525202.4 | 申请日: | 2012-10-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543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 发明(设计)人: | 杨军怀;余涛;钟瑾;胡兵;付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新能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H02G15/10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朱盛华 |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电力 光纤 到户 光电 分离 配线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力光纤到户的光电分离配线柜,是将OPLC光纤复合低压电缆中电气部分与光纤部分进行分离分配的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光纤入户是智能电网的标志性技术之一,是实现智能电网功能,开展电信网、广播网、互联网内容传输的“三网融合”等业务而提出的新型电力通信手段。电力OPLC光纤到户是最新的解决方案,核心技术是采用光纤复合低压电缆OPLC取代传统的普通光缆和电力缆,智能用电小区10kV配电室低压配电线路全部采用光纤复合低压电缆(OPLC),将光纤敷设至电能表,并进一步延伸至用户家庭配电箱,实现电力和光纤同时入户。
传统的光纤到户FTTH方案是电力缆与光缆路单独分开,分别由独立的电力分支柜和光纤配线柜进行分支分配后引入到用户,这种接入方式既不利于管理,又造成大量的浪费,不适合智能电网光纤到户及节能减排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旨在提供一种布线规范,走线合理,操作维护方便,光纤储存容量大的用于电力光纤到户的光电分离配线柜。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方式为,用于电力光纤到户的光电分离配线柜,由两个叠加在机架底座上的上、下框架箱体组成,上、下框架箱体由顶板、底板、侧面封板、门板构成;上、下侧面横梁分别固定在上框架箱体的侧面封板上,上、下横梁的两端分别装在上、下侧面横梁上;机箱上框架箱体顶部安装有绝缘板,绝缘板上有走线孔;
总空气开关通过螺栓紧固在上横梁上,接地铜排装在上连接杆上,上连接杆通过螺栓紧固在上横梁上;
接线铜排装在下连接杆上,下连接杆通过螺栓紧固在下横梁上;各楼层空气开关安装在安装板上,安装板通过螺栓紧固在下横梁上;总空气开关通过接线铜排连接各楼层空气开关的各相电源,各楼层空气开关的出线电缆从走线孔穿出;
模块安装板装在下框架箱体内,模块安装板上有数对滑槽,12芯熔配一体化模块卡进各对滑槽内;绕纤筒对称安装在模块安装板两侧及下框架箱体两侧的侧面封板上。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
1、柜体中光纤配线部分与电缆接续部分严格分开,布线规范,走线合理,避免了安全隐患;
2、光纤配线部分按照光纤到户标准设计,可安装多只光分路器,方便光纤管理;
3、电缆分支部分中断路器布局合理,走线规范,进出线操作方便可靠;
4、有完善的电流电压检测告警装置,并能够将检测数据提供RS485接口进行远程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箱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部件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外形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由两个叠加在机架底座1上的上、下框架箱体组成,上、下框架箱体由顶板、底板、侧面封板、门板16构成。上侧面横梁6、下侧面横梁21分别固定在上框架箱体的侧面封板18上,上横梁5、下横梁20的两端分别装在上侧面横梁6、下侧面横梁21上。机箱上框架箱体底板所开的走线孔上装有防水堵头3。
参照图3、图4,机箱上框架箱体顶部安装有绝缘板15,绝缘板15上有走线孔19。门板16上装锁17,使用安全。上框架箱体顶部有吊环9,除可为户外型、室内落地型、家庭接入型外,还可为楼道壁挂型。上、下框架箱体为采用冷轧钢板、不锈钢或SMC等材料制作的箱体,表面经静电喷塑,防腐蚀、抗老化、耐冲击。
参照图1、图2,总空气开关7通过螺栓紧固在上横梁5上。接地铜排8装在上连接杆10上,上连接杆10通过螺栓紧固在上横梁5上。
接线铜排14装在下连接杆22上,下连接杆22通过螺栓紧固在下横梁20上。各楼层空气开关4安装在安装板13上,安装板通过螺栓紧固在下横梁20上。总空气开关7通过接线铜排14连接各楼层空气开关4的各相电源,布线清晰合理,操作维护方便,可节省电缆长度。各楼层空气开关的出线电缆从走线孔19穿出,这样布线清晰合理美观,操作维护方便,更重要的是节省电缆长度。
参照图1、图2,模块安装板12装在下框架箱体内,模块安装板12上有数对滑槽,12芯熔配一体化模块2卡进各对滑槽内,层次分明,便于操作维护,也使光纤储存容量变大。绕纤筒11对称安装在模块安装板12的两侧及下框架箱体两侧的侧面封板上;布线清晰合理美观,方便操作维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新能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新能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252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CM成品测试架
- 下一篇:一种具有可平衡气流结构的无插芯同轴光电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