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循环滑套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523109.X | 申请日: | 2012-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23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 发明(设计)人: | 崔龙兵;翟科军;贾书杰;刘练;王鹏辉;夏福良;翚明;谢进;李树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21/10 | 分类号: | E21B21/10 |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市禾工专利代理事务所 65108 | 代理人: | 何玉祥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奥陶系中质油漏失井中用于替浆作业的常规完井管柱井下配套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循环滑套。
背景技术
塔河油田奥陶系一间房组和鹰山组同属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钻井时放空漏失几率较高,在泥浆中组下的完井管柱采用“循环滑套+封隔器+盲堵”组合,待封隔器坐、验封合格、穿换井口后,由于封隔器之上为高比重泥浆,固相成分含量较高,易沉淀在封隔器胶筒之上,导致修井期间封隔器无法解封,因此,需要将油套环空泥浆替换成无固相完井液,循环滑套用于为替浆、洗井作业提供过流通道。目前塔河油田广泛使用的循环滑套,循环孔以下尾套与外筒存在1mm间隙,尾套底端带销钉槽,尾套与外筒间隙和尾套底端销钉槽均暴露在泥浆中,泥浆性能若不稳定,固相颗粒絮凝沉淀,极易在滑套夹层和销钉槽内堆积,造成滑套无法正常关闭,油套连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消除泥浆固相颗粒沉淀,保障内筒顺利下行的循环滑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循环滑套是由外筒和上接头对接组成的空腔体,以及包套在外筒内的内筒和球座筒组成。外筒为两端敞口的空腔体,其两侧外壁为棱台形,并开有外螺纹。在外筒侧壁处呈轴对称分布有循环孔,上接头为两端敞口的空腔体,其内腔是由上小下大的两段贯通的通孔组成,两通孔贯通处形成卡棱,两通孔外侧均开有内螺纹,下部通孔与外筒上段旋接。在上接头卡棱侧设置内筒,内筒通过上销钉固定。在内筒内套有球座筒,两者在下部通过下销钉固定。
由于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去掉循环孔以下尾套部分,从结构上消除了泥浆固相颗粒沉淀在滑套夹层的可能性。滑套销钉从循环孔下部移至上部,消除了泥砂沉淀在销钉槽的可能性,避免了销钉无法剪断的问题。循环孔下部外筒内侧削割45°倒角,起到牵引内筒下行的作用,避免了内筒无法正常下行的情况。为塔河油田奥陶系中质油漏失井常规完井管柱替浆作业提供合格的井下工具,保证施工作业一次成功率。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图1是循环滑套结构示意图。
图例:1、上接头,2、上销钉,3、内筒,4、球座筒,5、下销钉,6、循环孔,7、倒角,8、外筒。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循环滑套是由外筒8和上接头1对接组成的空腔体,以及包套在外筒8内的内筒3和球座筒4组成。外筒8为两端敞口的空腔体,其两侧外壁为棱台形,并开有外螺纹。外筒8内腔是由上大下小的两段贯通的通孔组成,两通孔贯通处形成卡棱。在外筒8侧壁处呈轴对称分布有循环孔6,循环孔6是由外侧的圆柱形通孔,和内侧的圆台形通孔贯通组成,圆台形通孔两侧倒角为45度。上接头1为两端敞口的空腔体,其内腔是由上小下大的两段贯通的通孔组成,两通孔贯通处形成卡棱,两通孔外侧均开有内螺纹,下部通孔与外筒8上段旋接。在上接头1卡棱侧设置内筒3,内筒3通过上销钉2固定。在内筒3内套有球座筒4,两者在下部通过下销钉5固定。
上接头1内卡棱至外筒8内卡棱间形成滑道,内筒3位于所述滑道内。所述滑道中部对应的外筒8侧壁上开有循环孔6。
球座筒4上端口为喇叭口,内壁为钢球密封面,其外壁处套有密封圈。
在内筒3与外筒8,外筒8与上接头1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
组装过程为:将球座筒4装入内筒3内,两者通过下销钉5固定,并一同装入外筒8中,通过上销钉2固定,最后将上接头1与外筒8连接。
将循环滑套用油管送到设计井深位置,当需要关闭循环滑套时,投入与之相配套钢球,钢球落入循环滑套的球座筒4中,随后通过地面泵车将液体小排量的泵入油管上球座,当压力达到剪钉值,上销钉2剪断,内筒3和球座筒4同时滑落,直至被外筒8内的卡棱挡住,此时即密封关闭了通道循环孔6。随后继续打压,将球座筒4装入在内筒3的下销钉5剪断,球座筒4和钢球同时掉入井中,从而实现油套密封、关闭滑套的目的。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231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动态搭建组网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两车装不卸压洗井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