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梯网络化远程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21637.1 | 申请日: | 2012-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64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蔡志端;沈应华;王培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聚能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4 | 分类号: | B66B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围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网络化 远程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轮毂轴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梯网络化远程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电梯使用量增加,电梯已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同时其安全运行也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由于电梯数量多、动作繁忙、故障较多而维护人员又少,当有故障时不能提前预警也得不到及时处理,这将带来人身与财产危害。传统人工定期检测并发现电梯故障的监控方法由于不能实时提供电梯的运行数据,而增加了分析与排除故障的难度、延长了修护的成本与时间、效率低下。为此,有必要建立一个智能化的电梯运行检测、故障诊断和记录系统,实时监测电梯的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电梯网络化远程监测系统,它能准确反映电梯运行状态,及早发现安全隐患,尽可能杜绝电梯带病运行,并构筑起电梯安全监测网络,加强规范管理。这样才能够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24小时的乘梯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电梯网络化远程监测系统,前端机的结构如下:传感器的传感信号由第一微处理器处理后,由无线射频发射模块发送;无线接收模块接收无线射频发射模块的无线数字信号输送给第二微处理器,第二微处理器将该无线数字信号输送给GPRS模块,由GPRS模块传输到GPRS无线网络;传感器、第一微处理器和无线射频发射模块设置在电梯轿厢顶部上,无线接收模块、第二微处理器和GPRS模块设置在电梯井道的顶部上;传感器包括电梯轿厢搭重传感器,电梯速度传感器,电梯门开闭状态传感器,电梯轿厢所在楼层位置传感器;第一微处理器和第二微处理器均为芯片,无线射频发射模块为无线发射电路,无线接收模块为无线接收电路;
若干个前端机的GPRS模块将各个电梯的传感器信号通过3G移动通讯网络发送给远程监控中心服务器,远程监控中心服务器与上位计算机信号线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它能准确反映电梯运行状态,及早发现安全隐患,尽可能杜绝电梯带病运行,并构筑起电梯安全监测网络,加强规范管理。这样才能够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24小时的乘梯安全。
2、它远程监控中心服务器接收到数据作相应处理可接受政府部门、企业、物业等用户的访问;用户通过用户软件可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从而实现对电梯群的网络化远程监测。
附图说明:
图1为前端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传感器;2、第一微处理器;3、无线射频发射模块;4、无线接收模块;5、第二微处理器;6、GPRS模块;7、3G移动通讯网络;8、远程监控中心服务器;9、上位计算机;A、电梯轿厢顶部;B、电梯井道的顶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图1、2所示,电梯网络化远程监测系统,前端机的结构如下:传感器1的传感信号由第一微处理器2处理后,由无线射频发射模块3发送;无线接收模块4接收无线射频发射模块3的无线数字信号输送给第二微处理器5,第二微处理器5将该无线数字信号输送给GPRS模块6,由GPRS模块6传输到GPRS无线网络;传感器1、第一微处理器2和无线射频发射模块3设置在电梯轿厢顶部A上,无线接收模块4、第二微处理器5和GPRS模块6设置在电梯井道的顶部B上;传感器1包括电梯轿厢搭重传感器,电梯速度传感器,电梯门开闭状态传感器,电梯轿厢所在楼层位置传感器;第一微处理器2和第二微处理器5均为芯片,无线射频发射模块3为无线发射电路,无线接收模块4为无线接收电路;
若干个前端机的GPRS模块6将各个电梯的传感器信号通过3G移动通讯网络7发送给远程监控中心服务器8,远程监控中心服务器8与上位计算机9信号线电连接。
工作原理:电梯群网络化监测系统主要由电梯前端、通讯网络以及远程监控中心服务器和用户三部分组成。在整个电梯监测系统中,电梯前端机完成电梯运行状态信息的采集、数据传输与上位机通讯等工作,它是电梯与通讯网络和远程监控中心服务器之间的桥梁;前端机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3G移动网络连接Internet网络,并将数据上传至远程的服务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聚能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湖州聚能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216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镶嵌结构的形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承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