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驱动装置及运用该驱动装置的电动机车驱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21025.2 | 申请日: | 2012-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565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吴有基;陈品蓁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合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7/10 | 分类号: | H02K7/10;B60L11/18;B60K1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胡福恒 |
地址: | 中国台湾***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装置 运用 电动 机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与电动机车有关,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驱动装置及运用该驱动装置的电动机车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因应环保、节能等需求,目前的机车类型除了传统的汽油机车外,电动机车已逐渐受到推广而为民众所使用。电动机车使用的能源为电能(电池供应),相较于引擎驱动的汽油机车,无排放废气与噪音污染的问题,不过,目前的电动机车其运行的速度限制于马达本身的转速与功率,由于马达在低速时为低扭力,高速时为高扭力,因此,无法达到低速高扭力的需求,高速运转时更相当耗电,且无变速的功能,运行性能仍落后于利用无段变速系统(CVT)的汽油机车。其次,电动机车可容纳马达与电池的空间不大,因而马达设置的位置与传动方式都会受限,更影响电动机车的性能。
为此,近来有搭配无段变速系统或自动变速的电动机车车种,借以提升电动机车的性能,如台湾发明第I357390号「电动机车齿轮式自动变速系统」专利所示。虽然搭配无段变速系统或自动变速的电动机车的性能较传统电动机车更佳,不过,其整体体积大,且转速还是会因为马达的功率设计而有所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解决前揭缺失的驱动装置及运用该驱动装置的电动机车驱动系统,其结合马达与普利盘组的全新构造,不仅体积大幅缩小、可提升电动机车的空间运用弹性,且,仅利用机械构造离心力外甩普利珠即可使外转子套筒产生位移,改变外转子套筒内磁铁与定子线圈重叠的面积,进而改变外转子套筒的转速,而结合该无段变速机构除了有无段变速功能外,更会因应外加负载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扭力输出,改进已知电动机车速度与扭力无法双全的缺点,实用价值甚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驱动装置,它包含有:
一马达,包含一外转子套筒与设置于外转子套筒内的定子线圈等构件,所述外转子套筒内壁设有多数永久磁铁;
一普利盘组,包含一普利盘、盖设于所述普利盘的一底板以及置于所述普利盘内的数个普利珠,所述普利盘是所述连接外转子套筒一端并可相对所述底板移动,所述底板是位于外转子套筒内侧;及
一轴杆,连接所述底板并穿经所述外转子套筒与所述普利盘,所述外转子套筒与所述普利盘是可相对所述轴杆旋转与移动。
所述的驱动装置,还包含有一抵板,固设于所述轴杆而位于所述外转子套筒内侧并对应所述底板。
所述外转子套筒包含二端开口的一筒体,所述筒体内壁设有内径不同的一第一段与一第二段,所述第一、第二段的邻接处是形成一阶部,所述第一段的内径是大于第二段,所述第一段是连接所述普利盘,所述抵板外缘是对应所述第一段而与所述阶部相隔适当距离。
各所述永久磁铁是固设于所述第二段内壁。
所述马达是永磁式无刷外转子马达。
所述普利盘组是无段变速系统的普利盘组。
此外,还提供一种运用上述驱动装置的电动机车驱动系统,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运用该驱动装置的电动机车驱动系统,它包含有:
一电池;
一无段变速机构,包含一风叶盘、一开闭盘、一离合器与连接风叶盘与开闭盘间的一皮带,所述开闭盘、所述离合器是连接电动机车的车轮,用以可促使电动机车的车轮无段变速运转;及
所述驱动装置是连接电池与无段变速机构,用以运用所述电池的电力促使无段变速机构运作,所述马达是电连接所述电池,所述风叶盘是设于所述普利盘一侧,所述皮带一端是绕置于所述风叶盘与所述普利盘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借由马达与普利盘组的全新结合构造,不仅体积大幅缩小、可提升电动机车的空间运用弹性,且,不需靠电控的方式改变外转子套筒内永久磁铁与定子线圈重叠的面积、无需额外电能,仅利用机械构造离心力外甩普利珠即可使外转子套筒产生位移,进而改变外转子套筒的转速,而结合该无段变速机构除了有无段变速功能外,更会因应外加负载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扭力输出,改进已知电动机车速度与扭力无法双全的缺点,在不考虑现有电池的状况下,可求马达输出功率的极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部份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显示普利盘位移、普利珠被往外甩出的状态。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电动机车驱动系统的系统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合大学,未经联合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210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辊筒移动感应磁热器
- 下一篇:线圈组件及显示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