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阳光传感器组件及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519650.3 | 申请日: | 2012-10-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696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 发明(设计)人: | 齐文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斯库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J1/04 | 分类号: | G01J1/04;B60H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0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阳光 传感器 组件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阳光传感器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现代汽车空调系统已经由计算机控制,完善的汽车计算机控制的空调系统不仅可以对车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清洁度、风度和方向自动调节,给乘客提供一个良好的乘车环境,保证在不同的外界气候和条件下使乘客都处于一个舒适的空气环境中,而且还能进行故障检测。但是车载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空调系统在工作的时候,汽车内部温度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空调系统本身温度和出风量的设定、外部日照的强弱度以及外部日照时间等。
当车外的太阳光照射到车内时,车内温度的升高或者降低需要一定的缓冲时间,这段时间内空调系统仍保持原有的状态,此时乘客会感到不适。为了使车内实际温度能够根据用户设定值达到最优化,需要多个传感器来探测每个环境参数的值,从而将环境数据传递给空调控制系统,空调控制系统根据得到的数据,自动调整工作状态。
阳光传感器的作用就是检测车外太阳的辐照强度,这个参数是作为自动空调系统的算法逻辑的一个输入条件,当汽车面对着太阳行驶,阳光传感器会检测到光照强度很高,这时候空调控制器会自动调低出风温度和鼓风机转速。
阳光传感器设于由底座和上盖围设而成的容腔内,构成阳光传感器组件,目前阳光传感器组件与仪表板的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底座插设于仪表板上的安装孔内,利用底座外侧突出的卡扣实现轴向定位,防止底座与仪表板脱离。所述卡扣与底座一体注塑而成,因为塑料件的弯曲模量和强度小,所以卡扣在震动或者收到外力时变形而导致松动;同时,塑料卡扣长期使用后还会发生蠕变,使得卡扣部分或者全部失去作用,发生异响和松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阳光传感器组件及车辆,通过结构的改进,阳光传感器与仪表板连接牢靠,无松动、异响及松脱等情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载阳光传感器组件,包括插设于仪表板上的安装孔内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两侧各设有一金属卡扣,所述金属卡扣挡设于仪表板的内侧。
其中,所述卡扣上设有卡钩,所述底座的外侧设有卡槽,所述卡扣的卡钩钩设于所述卡槽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载阳光传感器组件。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外侧设有两金属卡扣,弯曲模量和强度大,在震动或者收到外力时不易变形;同时,金属卡扣长期使用后不会发生蠕变,避免异响或松脱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阳光传感器组件与仪表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金属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阳光传感器组件与仪表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底座;2、卡扣;3、仪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2~图4所示,一种车载阳光传感器组件,包括插设于仪表板上的安装孔内的底座1、与该底座1固连的上盖、以及设于由上盖和底座围设而成的容腔内的阳光传感器,所述底座1的两侧各设有一金属卡扣2,所述金属卡扣2挡设于仪表板3的内侧。
所述卡扣2上设有卡钩,所述底座1的外侧设有卡槽,所述卡扣2的卡钩钩设于所述卡槽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载阳光传感器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外侧设有两金属卡扣,弯曲模量和强度大,在震动或者收到外力时不易变形;同时,金属卡扣长期使用后不会发生蠕变,避免异响或松脱情况的发生。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斯库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凯斯库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196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