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矿车车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19614.7 | 申请日: | 2012-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47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宋志强;刘海斌;张立伍;路纪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1/00 | 分类号: | B61D1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矿车 车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架,特别是一种新型矿车车架。
背景技术
矿车—— 矿山中输送煤、矿石和废石等散状物料的窄轨铁路搬运车辆,一般须用机车或绞车牵引。矿车按结构和卸载方式不同分为:固定式矿车、翻斗式矿车、单侧曲轨侧卸式矿车、底(侧)卸式矿车和梭式矿车共5大类。矿车一般都包括用来装货的车厢和支持车厢的车架,车架连接到车厢和矿车的行走机构,车架在整个矿车中起到主要支撑和稳定的作用,因而对车架的强度有较高的要求。目前,矿车的车架大多采用槽钢焊接成型,一般由相对设置的两个槽型结构纵梁相互配合地焊接而成即具有双槽梁焊接结构,这种结构的车架重量大,增加了矿车的整体重量,从而不仅加剧了车架生产的原料消耗和人力消耗,增加了矿车的生产成本,还增加矿车运行的功率要求和能源消耗,增加了矿车在生产作业中的运行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矿车车架通过设置单槽梁结构的车架,有效简化了矿车车架的结构,降低了车架的重量,不仅降低了车架的生产成本还有效地降低了矿车的油耗。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新型矿车车架,包括槽型结构纵梁和竖板,所述的竖板与槽型结构纵梁的开口尺寸相适应,所述的竖板焊接在槽型结构纵梁的开口处。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新型矿车车架通过设置的由槽型结构纵梁和竖板配合设置的单槽梁结构,在保证车架承载量和质量稳定性的同时还充分地简化了车架的结构,从而不仅减轻了车架的重量,降低了车架生产制造的材料消耗、制造耗时以及人力消耗,还通过降低矿车的整车重量从而降低了矿车生产运行的能源消耗,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矿车的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新型矿车车架的一种改进,所述的竖板焊接在槽型结构纵梁上部的内壁上。本改进通过将竖板焊接在槽型结构纵梁的内壁上,不仅便于焊接加固,降低了车架配件的焊接精度要求,同时还提高了车架外表面的平整性,便于保证车架批次产品的结构精度,提高了车架产品的通用性。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新型矿车车架的又一种改进,所述的新型矿车车架还包括稳固件,所述的稳固件具有一对相邻直角边,所述的稳固件通过相邻直角边连接到槽型结构纵梁和竖板上。本改进通过设置的稳固件增强了槽型结构纵梁和竖板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车架的结构稳定性,提高了车架的质量,有利于延长车架的使用寿命以及提高矿车的负载能力。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新型矿车车架的又一种改进,所述的槽型结构纵梁和竖板上至少设置有两个稳固件,所述的稳固件分别设置在槽型结构纵梁两侧的内壁上。本改进通过设置的多个稳固件,进一步地增强了槽型结构纵梁和竖板的连接强度,保证了车架的结构稳定性,提高了车架的产品质量和性能,有利于延长车架的使用寿命以及提高矿车的负载能力。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新型矿车车架,通过设置的由槽型结构纵梁和竖板配合设置的单槽梁结构以及设置在槽型结构纵梁和竖板上的稳固件,在保证车架承载量和质量稳定性的同时还充分地简化了车架的结构,降低了车架生产制造的材料消耗、制造耗时以及人力消耗,从而不仅减轻了车架的重量,还通过降低矿车的整车重量从而降低了矿车生产运行的能源消耗,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矿车的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新型矿车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槽型结构纵梁; 2、竖板; 3、稳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新型矿车车架,包括槽型结构纵梁1和竖板2,所述的竖板2与槽型结构纵梁1的开口尺寸相适应,所述的竖板2焊接在槽型结构纵梁1的开口处。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新型矿车车架通过设置的由槽型结构纵梁和竖板配合设置的单槽梁结构,在保证车架承载量和质量稳定性的同时还充分地简化了车架的结构,从而不仅减轻了车架的重量,降低了车架生产制造的材料消耗、制造耗时以及人力消耗,还通过降低矿车的整车重量从而降低了矿车生产运行的能源消耗,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矿车的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196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