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木材内部微爆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519401.4 | 申请日: | 2012-10-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053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 发明(设计)人: | 王天龙;刘红光;任明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林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7K5/06 | 分类号: | B27K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6 | 代理人: | 叶万东;郭一斐 |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木材 内部 爆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木材爆破领域,尤其涉及木材爆破领域的木材内部微爆破装置。
背景技术
木材是由大小、形状和结构不同的组织和细胞构成,它们之间的连通又依赖于纹孔对,因此,组织、细胞和纹孔对是否通透,是影响木材通透性能和木材改性的较为关键因素。一般这种木材内部微爆破装置涉及的是在保持木材本身的物理力学性能及外观完整的条件下,通过木材内部高压气体和部分高压水的瞬间释放,高速气流从木材内部向外部冲出,疏通木材内部的组织、细胞和纹孔对,破坏纹孔塞的结构,由此充分的改良木材通透性能。
授权公告号为CN201143711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木材内部微爆破装置,包括缸体、前端盖、后端盖、隔板、活塞,前端盖由紧固螺栓固定在缸体上,后端盖也由紧固螺栓固定在缸体上,缸体内有隔板,隔板有中心孔,缸体壁上有快速排气孔,活塞可以在缸体内运动,并带有阻尼孔,前后位置由隔板和后端盖限制,后端盖有进排气孔,与空压机和排气阀相联。缸体分左右两腔,由隔板分开。左腔为工作腔,用于给木材加压,工作时处于密封状态;右腔为活塞缸,内置活塞用于打开或关闭左边的工作腔,通过活塞中心的阻尼孔可以实现向工作腔充高压气体。其工作原理是:为实现木材内部微爆破,首先必须使木材内部产生高压。为此要将木材放置在封闭的容器中,向容器中充入高压气体,保压一定时间后,使木材内部的压力与容器内的气体压力达到平衡,木材内部压力升高,然后将容器瞬间打开,内部气体快速释放,压力降低,木材在内外压差的作用下完成微爆破的过程。
虽然上述装置可操作性好、成本低、爆破效果好,但是由于泄压时,活塞向右的冲击力较大,由于冲击力的作用点不同,有时候活塞难以保证平稳的运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活塞运动平稳的木材内部微爆破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木材内部微爆破装置,包括用于容纳木材的高压缸、与该高压缸串联连接的活塞缸;该高压缸与活塞缸之间固定有隔板,该隔板上开设有连通高压缸与活塞缸的泄压孔;该活塞缸与隔板临近的缸体壁上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气孔,该活塞缸内设有可抵顶并密封泄压孔的活塞,所述活塞缸内设有引导所述活塞移动的导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杆临近活塞缸的部位套设有缓冲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杆数量有两根或三根,沿周向均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杆两端分别与所述活塞缸端盖和所述隔板螺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包括密封板和活塞板,该密封板径向尺寸小于活塞板的径向尺寸并可抵顶并密封泄压孔;在密封板抵顶并密封泄压孔状态,该活塞板避让排气孔并与活塞缸端盖形成密封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板和活塞板一体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板和活塞板通过螺栓连接成一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上设有贯穿的连通所述高压缸与活塞缸的进气管,该进气管内设有单向阀,该单向阀使气体单向进入高压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缸端盖上开设有进气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与泄压孔相互密封接触的面上固定有密封垫。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活塞缸内设有引导活塞移动的导杆,可使活塞在运动过程中更加平稳,减少活塞与活塞缸侧臂的摩擦,延长活塞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在活塞密封时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在活塞打开时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在活塞密封时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在活塞打开时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194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电站基建工程数据传输系统
- 下一篇:智能变电站辅助监控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