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凝土搅拌车筒体滚道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519116.2 | 申请日: | 2012-10-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623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定州市金华蓝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8C5/42 | 分类号: | B28C5/42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12 | 代理人: | 胡澎 |
| 地址: | 073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搅拌 车筒体 滚道 | ||
技术领域
本使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搅拌车的搅拌筒支撑构件,具体的说是一种混凝土搅拌车筒体滚道。
背景技术
混凝土搅拌车也被称为水泥搅拌车,主要包括汽车底盘、液压驱动系统、供水系统、机架、搅拌筒、控制系统、进料系统和出料系统。搅拌筒上的滚道为关键零件,由于是焊接在搅拌筒上的,一旦发生质量问题,不容易维修或更换。现有的滚道横断面呈直角梯形结构,其内环面焊接于搅拌筒上。这种形状结构的滚道存在很多弊端和缺点,一是其内环面与搅拌筒筒体的接触面积相对于外环面的外环面积比例较小,对筒体的支撑面较小,造成搅拌筒满载或承载较重时的不稳定性增加;二是滚道为实心结构,不仅重量较大,制作过程中还会使用较多的钢材,材料利用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车筒体滚道,以解决现有的直角梯形结构的滚道存在的稳定性低、重量大和耗材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混凝土搅拌车筒体滚道,其为环形构件,在所述滚道的两侧辋面上分别环锻有辋面凹槽,所述滚道的内环面处的辋高大于外环面处的辋高。
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在所述滚道的内环面制有内环凹槽。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混凝土搅拌车筒体滚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其一,滚道整体重量较现有的实心滚道减少了25—28%,耗材少,节省钢材;其二,滚道与搅拌筒内环面宽,与筒体接触面积增大,稳定性提高;其三,加工过程采用四面锻压,滚道内部组织细密,强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双凹槽型混凝土搅拌车筒体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双凹槽型混凝土搅拌车筒体滚道横断面示意图。
图3是三凹槽型混凝土搅拌车筒体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三凹槽型混凝土搅拌车筒体滚道横断面示意图。
图中:1、外环面,2、内环面,3、辋面凹槽,4、内环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双凹槽型混凝土搅拌车筒体滚道。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混凝土搅拌车筒体滚道,包括外环面1、内环面2,在外环面1和内环面2之间的两个侧面环锻有辋面凹槽3。
制造时,对浇铸成型的环形钢坯采用双模轮环锻法进行锻压。双模轮包括主轮组和副轮组,主轮组扩孔的同时,副轮组控制环件的辋高(即厚度),并在两侧的辋面上压制出辋面凹槽3。
实施例2:三凹槽型混凝土搅拌车筒体滚道。
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混凝土搅拌车筒体滚道,包括外环面1、内环面2,在外环面1和内环面2之间的两个侧面环锻有辋面凹槽3,在内环面2上环锻有内环凹槽。
制造时,对浇铸成型的环形钢坯采用采取双模轮环锻法进行锻压。双模轮包括主轮组和副轮组,主轮组扩孔的同时在内环面上压出内环凹槽4,副轮组控制环件的辋高(即厚度),并在两侧的辋面上压制出辋面凹槽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定州市金华蓝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定州市金华蓝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191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筛选装置
- 下一篇:一种线路板印刷油墨生产线用的自动化投料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