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组份胶粘剂自动混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18348.6 | 申请日: | 2012-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36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杨奠基;石延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奠基 |
主分类号: | B01F5/00 | 分类号: | B01F5/00;B01F5/20;B01F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400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组份 胶粘剂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合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组份胶胶粘剂自动混匀装置。该装置不需要外加动力,仅在计量泵泵出压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完成双组份胶粘剂的自动混匀。
背景技术
目前,实木家具的木板拼接、胶合板、细木工板、实木复合地板基材用的无甲醛胶粘剂主要由主剂和固化剂两种组份构成,在使用前要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并且要求混合后必须在合理的适用期内用完,否则就会反应固化而不能使用。现实生产中通常采用人工进行混合,这种混合方法容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投料比例不稳定,混合不均匀,影响胶合质量;另外,在使用混胶机搅拌混合时,一次性混胶量较大,不可能做到边混边用,混匀后放置时间较长,又相应缩短了胶粘剂适用期,配制量如果多于使用量还会造成浪费,污染环境,并且工作效率低。
国内专利200520027284.X《双组份胶水自动混合机》中公开了一种“在支撑臂的上端头上安装有支架,支架的下面装有漏斗,上面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伸入到漏斗腔内的搅拌杆,搅拌杆的端头上固定有搅拌盘;”的搅拌混合机,以期使用电动搅拌来实现双组份胶粘剂的随用随混,但该混合机胶液一旦流到搅拌盘,即被离心作用甩到漏斗壁上并迅速通过出口流出,不但浪费能源,更达不到使胶液混合均匀的目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不需外加动力,又能达到随用随配、混合均匀双组份胶粘剂混合装置,能够协调同步完成进胶、混合、出胶的流程,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由可承受一定压力的材料构成装置主体4,并且装置主体4可在扰流隔板与扰流网之间分为两部分,工作时组合在一起,清洗时拆分为两部分,可将较易堵塞的扰流网取出清洗;装置主体4上部设置主剂入口1和固化剂入口2,分别通过软管连接计量泵的主剂与固化剂出口;固化剂入口2通过可拆卸的三通插入主剂入口并且前端封闭,插入主剂入口部分在水平方向两侧对称排列有固化剂喷射孔5,主剂流经固化剂入口管时被分到两侧绕流,同时固化剂由喷射孔喷出与主剂进行初级混合;经初级混合的胶液向下流过扰流隔板6,扰流隔板6可设置一到若干层,各层在相反方向留有扰流隔板开口9,使胶液形成“S”形紊流进一步混合;在扰流隔板的下方设有若干层扰流网,胶液通过扰流网时再被网丝切割混合,直到达到混合均匀的目的后由混匀后胶出口3排出。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的混匀后胶出口3可以设置多个流出口,用于四辊涂胶机时可设四个出口,分别用软管将混匀后胶液导流到上、下胶辊的两端,这样可实现连续供胶又不影响涂胶工序正常作业。
所述流出口未端,还可加设电磁阀,与计量泵同步启闭。
作为上术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扰流网还可采用圆锥形结构,相邻两层的锥尖方向相反,分别为上锥形扰流网7和下锥形扰流网8。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计量泵供料,可精确调节固化剂和主剂的流量,因而胶水配制的比例精确。本装置采用了管内喷射固化剂、扰流隔板、扰流网三种自动混合机制,在不需使用任何外加动力的前提下确保了两组份的均匀混合,保证了胶接质量,并且可根据使用量随时快速配制,做到随用随配制,减少了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
图2为图l的纵剖面图。
图3为图2的西南等轴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双组份胶粘剂的两种组份分别通过计量泵(图中未示出)供料,主剂泵出口通过软管接至主剂入口1、固化剂泵出口通过软管接至固化剂入口2,主剂向下流经固化剂入口2插入主剂入口1中的部分,被分成两部分绕流,同时固化剂通过喷射孔喷入主剂中进行初步混合;初混后的胶液继续向下经扰流隔板6阻挡,形成“S”紊流,进一步混合,并于最后一层隔板中心位置流下;胶液流到上锥形扰流网7的锥顶部,一部分被网丝切割混合后坠落,另一部分在沿锥壁分流过程中再混合一次然后过网丝坠落;胶液流经下锥形扰流网8时又做一次紊流混合及切割混合,并经下锥网的导流作用汇集到锥尖部位;向下再经过上锥形扰流网7的分流、切割和下锥形扰流网8汇流、切割,实现完全混合均匀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奠基,未经杨奠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183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景监控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张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