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负压式无泄漏高效送风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16940.2 | 申请日: | 2012-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5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沈文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达善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06 | 分类号: | F24F13/06;F24F13/28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新苏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2221 | 代理人: | 徐鸣 |
地址: | 2152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压式无 泄漏 高效 送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所有需要洁净生产环境如制药、生物、电子、医院、食品、化妆品等的负压式无泄漏高效送风口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的高效送风口装置均采用一次密封方式,包括机械压紧式、液槽式等,一次密封,万一密封不好,会有部分只经过初中效过滤的空气直接泄漏至洁净室内(标准的洁净室空气需经过初、中、高效三级过滤以上),从而对洁净室造成污染,洁净室污染以后,洁净室内的灰尘和细菌将大量超过洁净室的标准值,会对洁净室内生产的产品造成严重污染,产生的后果轻则造成洁净室内生产的产品报废,而一旦产品质量管控失误,流向市场,特别是药品和食品,则会危及使用人员生命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洁净室送风口装置,杜绝送风口漏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负压式无泄漏高效送风口装置,所述送风口装置包括上箱体、下箱体、设置在下箱体内的过滤器,下箱体下部设有扩散器,上箱体设有进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箱体上设有负压吸引口,所述的过滤器下方设有过滤器压框,该过滤器压框分别与过滤器和下箱体连接。
所述的过滤器和过滤器压框连接处设有密封装置。
所述的过滤器压框与下箱体连接处设有密封装置。
所述的密封装置是弹性密封条。
所述的负压吸引口与负压管路系统连通。
所述的上箱体上分别设有尘源检测口和尘源注入接口,所述的尘源检测口和尘源注入接口分别与快速通气导通装置连接。
所述的尘源检测口通过管道与快速通气导通装置连接。
所述的尘源注入接口通过管道与快速通气导通装置连接。
所述的快速通气导通装置是快速通气接口。
所述的上箱体内设置尘源散发装置,该尘源散发装置与所述的尘源注入接口连通,尘源散发装置上设有多个尘源散发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负压式无泄漏高效送风口,在过滤器下方增加过滤器压框,与过滤器紧密压实,同时在过滤器与该增加的过滤器压框以及下箱体与过滤器压框连接出风处再分别各增加一道机械密封,形成双重密封,在双重密封的空腔采用负压吸引技术,使经过高效过滤器进入洁净室内的空气从送风正压,到负压吸引,再到正压(洁净室对外界一般为正压),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了现有高效送风口的漏风问题。进一步的,在送风口装置上加设尘源输入和检测口,则可满足现有药品生产车间对高效过滤器的检测要求。本实用新型,将彻底解决现在所有安装洁净车间对于高效送风口漏风的行业难题,从而打破国外液槽密封技术和机械密封技术对国内的垄断,为国内安装和使用洁净车间的企业大量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气压流向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进风口,2-均流导风板,3-吊装孔,4-尘源注入接口,5-尘源散发口,6-弹性密封条,7-过滤器,8-管道,9-固定螺母,10-固定螺丝,11-尘源散发装置,12-上箱体,13-尘源检测口,14-快速通气导通装置,15-过滤器压框,16-负压吸引口,17-扩散器,18-下箱体,19-弹性密封条,20-固定框,21-吊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加以描述:
请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负压式无泄漏高效送风口装置,包括金属材质的上箱体12、金属材质的下箱体18、设置在下箱体18内的高效过滤器7,上箱体12与下箱体18焊接连接,下箱体18下部设有扩散器17,上箱体12上设有进风口1,该进风口1处设有均流导风板2,本装置通过吊装孔3固定在建筑物上。过滤器7上方设有压实过滤器7的固定框20,在该固定框20和过滤器7连接处设有弹性密封条6。过滤器7下方设有过滤器压框15,过滤器压框15通过固定螺母9和固定螺丝10分别与过滤器7以及下箱体18固定连接。过滤器7和过滤器压框15连接处以及过滤器压框15与下箱体18连接处均设有作为密封装置的弹性密封条19。下箱体18两侧吊顶板21上方位置设有负压吸引口16,如在下箱体18设置二个或更多的负压吸引口16,则在负压区域造成的负压将更大,效果也将更好。如将该负压吸引口16与就近的负压管路系统连通,则负压密封效果将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达善净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达善净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169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