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吸尘器过滤的可视垃圾过滤袋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15824.9 | 申请日: | 2012-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752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陈胜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曾韩进出口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9/14 | 分类号: | A47L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28 | 代理人: | 李浩东 |
地址: | 201709 上海市青浦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吸尘器 过滤 可视 垃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过滤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吸尘器过滤的可视垃圾过滤袋,特别涉及其内外部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吸尘器过滤袋的滤材都选用无纺布或木浆纤维过滤纸,他们是不透明的材料。使用者用完吸尘器,无法知道吸尘器过滤袋中有多少垃圾,做不到适时更换过滤袋。经常出现过滤袋中垃圾满了,还在使用,造成垃圾溢出;或者是过滤袋中垃圾很少,但不知道,将脏的过滤袋拿出来看看,很不方便,更不卫生。
如果吸尘器过滤袋能可视袋中有多少垃圾,将备受很多使用者欢迎。很多生产吸尘器过滤袋的厂家都在研究,基本上都采用窗口过滤袋结构。即在过滤袋某个部位,开一个窗口,然后在袋的内层贴一张透明薄膜。1是挖的窗口,3是透明薄膜,4是过滤材料,2是粘结薄膜和过滤材料的粘结剂。窗口过滤袋与传统过滤袋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是不够完美。因为窗口过滤袋不能完全看见袋子的内部,垃圾堆积到窗口部位,才能看见。过滤袋市场需求不大,生产窗口过滤袋没有自动化设备,完全靠手工生产,成本高,周期长。很难与传统过滤袋进行竞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吸尘器过滤的可视垃圾过滤袋,主要改进过滤袋的可视结构设计,让该结构很容易实现机械化生产。做到既能让整个过滤袋内部可视,又能让可视垃圾过滤袋价格有竞争力。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吸尘器过滤的可视垃圾过滤袋,它包括垃圾过滤袋上表层和垃圾过滤袋下表层,垃圾过滤袋上表层和垃圾过滤袋下表层两侧间的连接处形成褶皱部,垃圾过滤袋上表层和垃圾过滤袋下表层两端之间形成封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过滤袋下表层处开设有窗口,表面至少覆有一层透明薄膜,所述下表层为过滤材料,所述透明薄膜与过滤材料的拼接处形成带状接缝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吸尘器过滤的可视垃圾过滤袋,其具备如下特性:1、过滤袋内部完全可视,本案公开的可视垃圾过滤袋,在非卡板面使用了整条透明薄膜,可视宽度可达到10-200mm,从而过滤袋内部一目了然,随时观察过滤袋内的垃圾数量,以便确认是否需要更换过滤袋,非常方便;2、生产工艺简单,本案公开的可视垃圾过滤袋的生产工艺与传统过滤袋的生产工艺相近,仅增加了透明薄膜的放料系统,以及薄膜与过滤材料的重叠粘结多了一条,非常容易实现,无需复杂而繁琐的工艺步骤;3、材料节省,本案公开的可视垃圾过滤袋与窗口过滤袋相比,用透明薄膜代替了该区域的过滤材料,而窗口过滤袋是将该区域挖掉,过滤材料价格是同面积的透明薄膜的2-10倍,由此可见,利用本专利技术即可实现预期的技术效果,又能控制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可视垃圾过滤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后视图。
图4为图3的A-A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吸尘器过滤的可视垃圾过滤袋,它主要包括垃圾过滤袋上表层1和垃圾过滤袋下表层2,垃圾过滤袋上表层1和垃圾过滤袋下表层2两侧间的连接处形成褶皱部3,垃圾过滤袋上表层1和垃圾过滤袋下表层2两端之间形成封口4,其区别于现有技术在于:所述垃圾过滤袋下表层2处开设有窗口5,表面至少覆有一层透明薄膜6,所述垃圾过滤袋下表层2为过滤材料7,所述透明薄膜6与过滤材料7的拼接处形成带状接缝部8。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窗口5成条状,并且横向贯穿垃圾过滤袋下表层2,进一步的,所述透明薄膜6成条状,并且横向贯穿垃圾过滤袋下表层2,透明薄膜6完全覆盖在窗口5表面,形成可视区域。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垃圾过滤袋上表层1处设有卡板10,用于和吸尘器装置进行相互固定。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透明薄膜6与过滤材料7之间可通过胶粘剂粘结方式或超声波焊接方式形成带状接缝部8。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透明薄膜6的可视宽度为10mm-200mm,确保了足够大的可视面积,过滤袋中的情况一目了然,随时可观察过滤袋内的垃圾数量,以便确认是否需要更换过滤袋,非常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曾韩进出口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曾韩进出口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158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