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显示面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15598.4 | 申请日: | 2012-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165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钱泗长;方伟伟;余德桢;蔡育林;李锋;邱伟;苏初榜;谢雄才;何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F21V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5166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 面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结构。
背景技术
车载系统使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面板为车厢内用户提供信息显示平台。例如时间、车内温度、空调模式图标、音乐播放信息等。LCD面板本身并不发光,为了加强车载系统的显示效果,通常在LCD面板后加装背光板,背光板是一个高亮的发光体,能够为LCD面板提供背光,使得用户在弱光条件下也能看清LCD面板显示的内容。
但是,车辆需要经常暴露在太阳光的直接照射之下。太阳光的直接照射会影响车载系统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这是因为太阳光具有高亮白色特性,普通单色背光显示设备的显示色调会受到来自太阳光的强烈影响,使得显示色调淡化,比正常情况暗淡,因此影响了用户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结构,用于消除太阳光对车载系统显示设备显示色调的影响。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利用太阳光中与背光色调一致的部分作为反射背光光源,从而消除太阳光对车载系统显示设备显示色调的影响,使得车载系统显示设备的显示色调保持艳丽,方便用户观察。
一种显示面板结构,包括:显示面板、背光板和有色扩散膜,
所述有色扩散膜的色调为第一色调;
所述背光板的发光色调为所述第一色调;
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背光板通过贴合的方式连接,所述有色扩散膜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背光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有色扩散膜为能够反射所述第一色调,且能够透射所述第一色调的扩散膜。
优选地,所述有色扩散膜的两面为具有吸附性的吸附面,所述有色扩散膜通过两个吸附面分别附着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板上。
优选地,所述显示面板为液晶LCD面板。
优选地,所述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板和所述有色扩散膜的覆盖区域大小相同。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在显示面板与背光板之间设置有色扩散膜,且保持背光板与有色扩散膜的色调相同,能够反射同背光板的显示色调相同的部分有色光,而且吸收其它有色光,使得太阳光对车载系统显示设备显示色调的影响大为减小,同时使得车载系统显示设备的显示色调保持艳丽,方便用户观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有色扩散膜制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结构,用于消除太阳光对车载系统显示设备显示色调的影响,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利用太阳光中与背光色调一致的部分作为反射背光光源,从而消除太阳光对车载系统显示设备显示色调的影响,还能够经反射贡献背光,增强亮度,在强光下即使不开背光,也能使显示色调保持艳丽。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结构包括:显示面板10、背光板20和有色扩散膜30。
车载系统显示设备的显示色调是预先设定的,只能通过更改面板的方式改变显示色调。而显示面板10本身不发光,因此没有任何色调,显示色调直接来源于背光板20。在本实施例中,不对背光板20的发光色调进行具体限定,故称背光板20的发光色调为第一色调,根据用户需要,能够更改为其它色调,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结构中,背光板20的发光色调为第一色调,有色扩散膜30的色调也为第一色调,
显示面板10用于显示车载系统输出的数据信息,例如时间、车内温度、空调模式图标、音乐播放信息等。这里不对显示面板10的显示内容作具体限定。
优选地,显示面板10为LCD面板。
背光板20用于为车载系统显示设备提供背光光源,使得用户在弱光条件下也能看清显示面板10的显示内容。
有色扩散膜30为能够反射所述第一色调,且能够透射所述第一色调的扩散膜。用于反射太阳光中为第一色调的有色光,吸收其它色调的有色光光线,并能透射背光板20发出的光线。
其中,有色扩散膜30具备针对第一色调的半反射半透射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155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