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壳散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14087.0 | 申请日: | 2012-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418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吴哲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哲元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5K5/02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何为;袁颖华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淡水***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壳 散热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壳散热结构,尤指一种可于机壳的局部预设部位形成阻隔热量传递,并避免热量过度集中的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电子装置于使用时,多会于其内部的热源(中央处理器、功率晶体或其它类似的组件)产生热量,若令该热源直接扩散,则会造成附近局部机壳表面位置的温度过高;因此,较常见地,皆是利用导热效率较佳的导热组件(例如:导热管)以其局部设置于该热源上,并于该导热组件上的另一端侧设有增加散热效果的散热组件(例如:散热片、风扇),利用该导热组件将热源的热量传输至其它部位,再加以发散,如此可减少热量过度集中而造成局部位置温度过高。
然而,上述复杂且昂贵的散热机构,若应用于结构简单且售价低廉的电子产品中,并不合乎经济效益;因此,如何能以较简易的结构以及较低的成本,解决热量过度集中而造成局部位置温度过高的缺失,乃为各相关业者所亟待努力的课题。
有鉴于已知机壳的阻热及散热设计有上述限制,创作人乃针对该些缺失研究改进之道,终于有本实用新型产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机壳散热结构,其可有效提升机壳上特定部位的阻热效果,并避免热量集中而造成机壳表面异常温度变化。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壳散热结构,其至少包括机壳,其特点是:还包括一可快速导引热量均匀扩散的导热件以及阻隔件,该机壳对应于一预设热源的部位表面设有一收容部位,于该收容部位上设有数个贯穿机壳的通孔;该导热件贴设于该机壳内侧对应该收容部位的位置;该阻隔件贴设于该机壳外侧对应该收容部位的位置,并配合该导热件的夹合,以隔离各通孔与外部之间的连通。
较佳的,上述阻隔件为可阻隔热量传递扩散的阻隔件。
依上述结构,其中该收容部位为一凹陷于机壳表面的容置凹部。
依上述结构,其中该数个通孔均匀排列分布于收容部位内。
依上述结构,其中该导热件边缘覆盖包括收容部位周缘旁侧的部位,并形成侧部。
依上述结构,其中该侧部表侧具有能增进散热效能的散热表层。
依上述结构,其中该机壳由壳座及壳盖所组成,且该收容部位设置于该壳盖上。
依上述结构,其中该机壳内部于对应收容部位的位置设有一热源。
如此,可有效提升机壳上特定部位的阻热效果,并避免热量集中而造成机壳表面异常温度变化;并增进机壳上特定部位的散热效果,提升整体的散热效率。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功效及特征可获致更具体的了解,兹依下列附图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构造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组合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组合剖面图。
标号说明
1.....机壳 11....壳盖
111...收容部位 112...通孔
12....壳座 2.....导热件
21....结合部 22....侧部
3.....阻隔件 4.....热源
40....电路板 5.....散热表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及图2所示,可知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主要包括:机壳1、导热件2及阻隔件3等部份,其中该机壳1可随不同设计而有各种组合的结构形态,于本实施例中该机壳1由壳座12及壳盖11所相对组合而成,于该机壳1内部收容有电路板40及其相关的电子组件,且于该电路板40上预设有可产生热量的热源4(可为中央处理器、功率晶体或其它类似的发热组件),而于该机壳1(壳盖11)对应于该热源4的部位表面设有一收容部位111(该收容部位111可为一凹陷的容置凹部),于该收容部位111上设有数个均匀排列分布且贯穿机壳1(壳盖11)的通孔1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哲元,未经吴哲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140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缝管内焊机新型焊剂漏斗
- 下一篇:滤波器件管座的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