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能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13671.4 | 申请日: | 2012-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15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修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振修 |
主分类号: | F28D20/00 | 分类号: | F28D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牟长林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能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热能回收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利用冷水来吸收热源的热能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热能回收装置主要是利用空气来吸收热能,除了内部的空气温度会升高以外,周围的温度也会升高,让操作人员必须处在高温下工作。这样一来,除了操作人员会感到不适以外,回收的热能有一部分也散布在周围的空气中,造成热能回收效率不佳。由此可见,现有的热能回收装置所衍生的问题及不足,实非一优良的设计,而亟待加以改良。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人遂以其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研发与制作经验,针对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深入研究,经长期努力的研发与试作,终于研创出一种以冷水来吸收热源的热能回收装置,以大幅改善现有装置的缺弊,此即为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宗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为利用回收的热能来减少能源的消耗。
另一目的是为利用回收的热能来使需恒温保存的产品得以保温。
可达成上述创作目的的结构在于一种热能回收装置,其包含有一壳体,且在该壳体内设置至少一容置空间;一蓄热槽,该蓄热槽设于该壳体与该容置空间之间,并将水置入该蓄热槽内,以作为保存热能的效用;一底架,该底架设于该壳体的下方两端,并通过一固定元件与一组调整板连接;以及一外盖,该外盖盖住该容置空间,且该外盖的一端通过一支撑杆与该调整板连接。
较佳的是,该蓄热槽的两端更包含一进水口和一出水口。
较佳的是,该蓄热槽内更进一步设置一感温棒。
较佳的是,该至少一个容置空间为两个以上时,各容置空间之间设置有挡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经由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当使用者使用热能回收装置时,除了将容置空间内高温的模块通过蓄热槽的水冷却以外,更能将升温的水予以保存,以将回收的热能作为使用,例如用于锅炉内的热水和需要保温的物品。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正面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背面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与外盖分离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壳体半剖面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壳体全剖面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使用流程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热能回收装置
1…壳体
11…置放槽
111…感温棒
12…容置空间
121…挡板
13…进水口
14…出水口
2…底架
21…固定元件
22…调整板
23…支撑杆
3…外盖
4…泵
41…自动开关阀
5…保温桶。
具体实施方式
为方便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能够更为显现,兹将本实用新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图2与图3所示,此三图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外观示意图,其包含一壳体1,且在该壳体1内设置至少一容置空间12,且该至少一容置空间12中间设置一挡板121至少一置放槽11,该置放槽11设于该壳体1与该的容置空间12之间中,并将水置入该蓄热槽11内,而其两端该壳体1更可包含一进水口13和一出水口14,该蓄热槽1壳体1周围更可进一步设置一感温棒111,以感测蓄热槽11内水温的变化,本实施例系设于壳体1的上方,当水温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该感温棒111便提醒使用者更换冷水,并将其热水作为热能保存起来;一底架2,该底架2设于该壳体1的下方两端,并通过一固定元件21与一组调整板22连接;以及一外盖3,该外盖3包盖覆住设于置放槽11内正在冷却的高温模块,且该外盖3的一端通过一支撑杆23与该调整板22连接。
请参阅图4与图5所示,此二图为壳体1剖面示意图,由于现有的热回收装置利用空气来吸收热能,除了装置内部的温度升高以外,周围的温度也会升高,让操作人员感到闷热不适,而回收的热能也部分散失在周围的空气中,造成热能的回收效率不佳。然而,由于本实用新型利用水作为吸收热能的媒介,除了热能比较不易散失以外,周围的温度高低也较能掌控。此外,在该组容置空间12之中是可设置多个置放槽11,各置放槽间更进一步设置有一挡板121,不但可以将模块集中冷却,更能够让模块冷却的数量得以提升。另外,在每次开关外盖3时,支撑杆23和调整板22也会随着移动,但由于调整板22与固定元件21的连接,让热能回收装置100得以稳固而不轻易脱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振修,未经张振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136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高温耐腐蚀的镶嵌型翅片管
- 下一篇:一种板式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