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锂电池用排气阀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13441.8 | 申请日: | 2012-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558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兴贺;陈雪梅;王子佳;牛长冬;陈永杰;荆有泽;王平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2/12 | 分类号: | H01M2/1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李凤 |
地址: | 300384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 锂电池 气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次锂电池用排气阀。
背景技术
锂的元素于1817年由瑞典科学家阿弗韦聪在分析透锂长石矿时发现。由于其电位最负(相对于氢标电极电位-3.045V),在已知的金属中原子量最小(6.94),电化当量最高(3860Ah/kg),与合适的正极材料匹配构成的电池具有优越的电性能。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提出了以活泼金属锂、钠作为电池负极的设想,60年代开始了锂电池的基础研究,集中研制以金属锂作为负极的非水电解质体系上。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生产,锂-二氧化锰电池、锂-二氧化硫电池、锂-亚硫酰氯电池已成为锂一次电池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三种体系。
目前公知的一次锂电池均为荷电式结构一次锂电池,由于电池处于满荷电态,若长期置于装置中,装置在运输或不使用的状态下,由于电池的自放电,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电池内多余的气体无法排除,缩短了电池的储存和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注液方便,可以随时排出电池内多余的气体,电池的贮存和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的一次锂电池用排气阀。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次锂电池用排气阀,包括阀体和丝堵,其特点是:所述阀体为同心的台阶状轴和台阶状通孔,所述台阶状通过孔的大孔与带有通孔的丝堵螺纹连接,台阶状通孔的孔台和丝堵之间密封置有防爆膜。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孔台和丝堵之间的防爆膜防上、下均置有密封圈。
所述爆膜为聚四氟乙烯膜。
所述阀体和丝堵为铝阀体和铝丝堵。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可更换防爆膜的排气阀,既简化了注液工艺,还可以随时排出电池内多余的气体,有效解决电池的鼓胀问题;并且电池不使用时,电池壳内可以不注入电解液,当电池使用时,再注入电解液,既延长了电池的贮存和使用寿命,又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次锂电池用排气阀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中,1-丝堵;2-阀体;3-密封圈;4-防爆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一次锂电池用排气阀,包括阀体2和丝堵1。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为:
所述阀体为同心的台阶状轴和台阶状通孔,所述台阶状通过孔的大孔与带有通孔的丝堵螺纹连接,台阶状通孔的孔台和丝堵之间密封置有防爆膜4。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孔台和丝堵之间的防爆膜防上、下均置有密封圈3;所述阀体和丝堵为铝阀体和铝丝堵。
本实用新型一次锂电池用排气阀的制作和使用过程:
将一铝棒制成一同心台阶轴,在轴上打出一与轴同心的台阶孔,台阶孔的大孔为位于大轴一端的螺纹孔,制成阀体2;再用铝棒制成与阀体螺纹孔配合并带有通孔的丝堵1,丝堵开有一螺丝刀口;在阀体的大孔内自下至上依次放置密封圈3、聚四氟乙烯膜作为防爆膜4和密封圈后,用丝堵密封螺纹连接在阀体上,完成如图1所示排气阀的制作。
盖体和铆钉的接触部位上均匀涂覆耐碱环氧树脂胶。
使用时,将排气阀的阀体小轴插入未注液一次锂电池的电池盖孔中,并与电池盖密封焊接成一体。当电池使用时,用螺丝刀取下丝堵和阀体中的防爆膜以及密封圈,在电池中注入含电解液,再在阀体中依次放入密封圈、防爆膜和密封圈,最后再用螺丝刀将丝堵紧固在阀体中,电池可以正常使用。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134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