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皮碗式气路控制阀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11072.9 | 申请日: | 201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06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黄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07 | 分类号: | F16K11/07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王洁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皮碗式气路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皮碗式气路控制阀,用于商用汽车重型变速箱控制后副箱气缸换向阀进气气源。
背景技术
目前,商用汽车重型变速箱控制后副箱气缸换向阀进气气源的气路控制阀一般采用O形圈密封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推杆2、滑杆3、回位弹簧4、第一O形圈5、第二O形圈6、第三O形圈7、第四O形圈8、上支撑部9、中支撑部10和下支撑部11,壳体1中具有内腔,壳体1上设置有进气口12、气压输出口13和排气口14,第一O形圈5、第二O形圈6、第三O形圈7、第四O形圈8、回位弹簧4、滑杆3、上支撑部9、中支撑部10和下支撑部11位于内腔中、推杆2可上下滑动穿设在壳体1中并支承在滑杆3上,回位弹簧4位于内腔的底部和滑杆3之间并分别抵靠内腔的底部和滑杆3,第一O形圈5、第二O形圈6、第三O形圈7、第四O形圈8、上支撑部9、中支撑部10和下支撑部11套设在滑杆3上,上支撑部9的下端为收缩端,中支撑部10的上端为膨大端,因此需要设置错位的第一O形圈5和第二O形圈6来密封上支撑部9和中支撑部10之间,同样,下支撑部11的上端为收缩端,中支撑部10的下端为膨大端,因此需要设置错位的第三O形圈7和第四O形圈8来密封中支撑部10和下支撑部11之间,滑杆3由于进排气的功能要求,不能做成整体直径不变的光杆,它具有间隔的上细部15和下细部17,之间通过中粗部16连接,粗细之间形成台阶凸缘。
该阀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作用于推杆2的外力,使推杆2可处于压下和释放两种不同状态,从而控制气压输出口13的气压输出到气缸换向阀和排出大气。当推杆2无外力作用时,推杆2和其下的滑杆3在回位弹簧4力作用下处于最上端,即如图1位置,滑杆3的中粗部16与第二O形圈6接触密封,而与第三O形圈7脱离,从而进气口12通过下支撑部11、下细部17以及中支撑部10与气压输出口13相通,气压输出口13的气通过管路向气缸换向阀供气;当推杆2受外力作用时,推杆2向下压使滑杆3克服回位弹簧4力下行,在如图2位置时,滑杆3的中粗部16与第三O形圈7接触密封,而与第二O形圈6脱离,从而气压输出口13通过中支撑部10、上细部15以及上支撑部9与排气口14相通,气压输出口13的气从排气口14排出。推杆2的上下滑动会使滑杆3随之上下滑动,当阀工作一段时间后,第二O形圈6和第三O形圈7与滑杆3间的润滑作用可能发生失效,当发生润滑失效后,滑杆3在上下滑动过程中其台阶凸缘可能使第二O形圈6和第三O形圈7脱离密封圈槽,造成滑杆3卡滞及阀总成漏气,进而造成变速箱无法换挡不能正常行驶。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气路控制阀,其可靠性好,使用寿命长,耐久性好,响应速度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皮碗式气路控制阀,该皮碗式气路控制阀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可靠性好,使用寿命长,耐久性好,响应速度快,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皮碗式气路控制阀,包括壳体、推杆、滑杆和回位弹性部件,所述壳体中具有内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气压输出口和排气口,所述回位弹性部件和所述滑杆位于所述内腔中,所述推杆可上下滑动穿设在所述壳体中并支承在所述滑杆上,所述回位弹性部件位于所述内腔的底部和所述滑杆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内腔的底部和所述滑杆,所述滑杆具有中粗部、上细部和下细部,所述上细部通过所述中粗部连接所述下细部,其特点是,所述皮碗式气路控制阀还包括位于所述内腔中并套设在所述滑杆上的上皮碗、下皮碗、上支撑环、中间环和下支撑环,所述上皮碗位于所述上支撑环和所述中间环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上支撑环和所述中间环,所述下皮碗位于所述中间环和所述下支撑环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中间环和所述下支撑环,所述滑杆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中粗部与所述上皮碗接触密封,而与所述下皮碗脱离,从而所述进气口通过所述下支撑环、所述下细部以及所述中间环与所述气压输出口相通,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中粗部与所述下皮碗接触密封,而与所述上皮碗脱离,从而所述气压输出口通过所述中间环、所述上细部以及所述上支撑环与所述排气口相通。
较佳地,所述回位弹性部件是弹簧。
较佳地,所述的内腔的底部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回位弹性部件抵靠在所述定位孔中。
较佳地,所述推杆的行程小于等于5.5mm。
较佳地,所述滑杆的直径为9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110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液压二通螺纹溢流阀
- 下一篇:防卡电动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