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微型驱动马达的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09919.X | 申请日: | 201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10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胡小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贝腾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02 | 分类号: | H02K5/02;H02K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26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微型 驱动 马达 壳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型马达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微型驱动马达的壳体。
背景技术
微型摄像装置已经广泛应用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上,其中的微型驱动马达(也叫透镜驱动马达)也越做越小。
传统的微型驱动马达一般包括上盖、上垫片、上弹簧片、透镜载体、磁石组件、线圈组件、下垫片、下弹簧片组件和底座;传统的上盖采用导磁材料制成,磁石组件位于上盖顶壁下方,且磁石组件下方无导磁材料,所以磁石组件中各磁石的绝大多数磁力线在穿过线圈组件后向上进入上盖顶壁,并从上盖侧壁回归该磁石,形成闭合磁路;从而使得各磁石在靠近上盖顶壁一侧的磁力线较为密集,而远离上盖顶壁一侧的磁力线较为稀疏,导致线圈组件在随着载体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所处磁场发生变化,影响其线性移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较为简化,制造成本较低的用于微型驱动马达的壳体。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微型驱动马达的壳体,包括上盖和底座;所述上盖包括顶壁和与顶壁相连的四个侧壁,该四个侧壁围成底部具有开口的容置腔,所述顶壁中心处设有透光孔;所述底座采用导磁材料制成,包括基本形状是平直板状的导磁本体,其中心处设有中心孔,导磁本体外周边缘向上突出形成连接壁,该连接壁与上盖侧壁固定相连。
上述方案中,所述上盖采用非导磁材料或导磁材料制成。
上述方案中,所述底座连接壁上或导磁本体上设有缺口。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底座的材质和结构,可极大简化传统微型驱动马达的结构,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良品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第一种结构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壳体的一种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壳体的一种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第二种结构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采用图1所示壳体制成的微型驱动马达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微型驱动马达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微型驱动马达的一种正视图;
图8是图7所示微型驱动马达沿A-A线的剖视图;
图9是图5所示微型驱动马达的一种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壳体)
图1至图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第一种结构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壳体的一种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壳体的一种爆炸图。
本实施例是一种用于微型驱动马达的壳体,见图1至图3所示,包括上盖1和底座2;所述上盖1包括顶壁11和与顶壁相连的四个侧壁12,该四个侧壁12围成底部具有开口的容置腔,所述顶壁中心处设有透光孔13;所述底座7采用导磁材料制成,包括基本形状是平直板状的导磁本体71,其中心处设有中心孔74,导磁本体71外周边缘向上突出形成连接壁75,该连接壁75与上盖侧壁12固定相连。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盖1采用非导磁材料制成。
所述导磁本体71上设有缺口76。
(实施例2、壳体)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第二种结构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壳体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见图4所示,所述缺口76设置在底座连接壁上。
(实施例3、壳体)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上盖1采用导磁材料制成。
(应用例1、微型驱动马达)
图5至图9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方式,其中,图5是采用图1所示壳体制成的微型驱动马达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微型驱动马达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所示微型驱动马达的一种正视图;图8是图7所示微型驱动马达沿A-A线的剖视图;图9是图5所示微型驱动马达的一种爆炸图。
本应用例是一种驱动微型摄像头透镜组件的微型驱动马达,见图5至图9所示,包括上盖1、上垫片120、上弹簧片2、载体3、线圈组件4、磁石组件5、下弹簧组件6、底座7和下垫片9。本应用例中,所述上盖1、上垫片120、载体3均采用非导磁材料制成。
所述上盖1包括顶壁11和与顶壁11相连的四个侧壁12,四个侧壁12组成方形的基本形状,且所述四个侧壁12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顶壁11中心处设有透光孔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贝腾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贝腾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099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装置
- 下一篇:枢轴模块及其可携式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