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音频插座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09736.8 | 申请日: | 201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559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邓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213 | 分类号: | H01R13/213;H01R13/40;H01R13/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64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音频 插座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音频插座连接器,尤其涉及到音频插座连接器端子装配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及高科技的日新月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或其它通信电子设备越来越趋向于小型化发展,功能也趋于丰富、多样化,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具有能产生声音效果的语音插座连接器被广泛应用,其主要功能在于提供电子设备的语音信号传输。
相关现有音频连接器至少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信号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供对接连接器插入的收容孔及用于收容对应信号端子的收容槽。绝缘本体均为封闭型结构,所述的若干信号端子均干涉固定保持于绝缘本体内部所设的槽道内,因此槽道与槽道之间壁厚较厚,从而使现有音频连接器具有较大体积,阻碍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发展;同时在装配组装时工艺也较为复杂,容易出现制程不良。
鉴于以上问题,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音频插座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频插座连接器端子装配结构,通过所述的结构可使信号端子便捷的装配固定于绝缘本体表面,以简化连接器结构及生产装配工艺,从而降低制造成本。同时还可节省该连接器空间占有率。
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及解决问题技术方案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一种音频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的复数信号端子、及包覆于绝缘本体表面的金属外壳。一信号端子呈L形,该端子由平板部一端弯折延伸形成弹性接触部,由平板部另一端垂直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焊接部;该端子平板部两侧分别至少设有一卡掣部,并于平板部至少设有一止退部,该信号端子卡掣固定于绝缘本体上顶面所设的开放槽道内。
所述绝缘本体的开放槽道两侧设有凹槽,凹槽的后端开放,前端封闭形成止挡部,且槽道两侧分别设有缺口。所述绝缘本体槽道一端设有信道,该信道与绝缘本体插接孔融汇贯通。
所述信号端子接触部沿通道伸入插接孔。该信号端子由平板部撕裂形成止退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该信号端子可便捷的装设固定于绝缘本体上顶面,同时还可减少该连接器空间占有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音频插座连接器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音频插座连接器另一视角分解示意图。
图3、图4、图5为本实用新型音频插座连接器端子、绝缘本体、金属外壳装配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音频插座连接器立体图。
图7为图6中A-A剖视图。
符号说明:
1-绝缘本体
11-插接孔 12-沉孔
13-缺口 14-通道
15-槽道 16-凹槽
161-止挡部 17、18-插槽
2-金属外壳
21-空缺部 22-弹片
3-信号端子
31-平板部 32-止退部
33-卡掣部 34-接触部
35-焊接部
4-信号端子 5-信号端子组
6-音频插座连接器
61-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详加说明如下:
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音频插座连接器6,包括:绝缘本体1,固定于绝缘本体1的复数信号端子3、4、5,及包覆于绝缘本体表面的金属外壳2。
绝缘本体1前端面设有供配对的插头连接器(未图示)插入且贯通的插接孔11,后端面设有复数插槽17,可供信号端子组5插设固定于其中,信号端子组5结构在此不加以限制,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结构变更,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在此不再作进一步描述。所述的金属外壳2套设与绝缘本体1表面,于前端面设有一空缺部21,以确保信号端子接触部34不至于与金属外壳接触,同时沿前端面延伸设有弹片22,以实现该连接器与机壳导通接地。
于绝缘本体1顶面设有供信号端子3卡掣固定的开放槽道15,该槽道靠近插接孔11端设有一信道14,该信道14一侧设有一插槽18,以供信号端子4插置固定,且该信号端子4接触部41通过所设的通道14伸入插接孔11。并于槽道15两侧分别设有凹槽16,该凹槽的后端开放,前端封闭形成止挡部161,且于槽道两侧分别设有缺口13,同时于槽道底面设有方形沉孔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097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