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微微网构造的分布式微电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09152.0 | 申请日: | 2012-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405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周锡卫;温烨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锡卫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微微 构造 分布 式微 电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电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微微网构造的分布式微电网系统。
背景技术
近些年新能源电力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和扶植,应用越来越广泛。业界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应用实践,一致确认:光电、风电等新能源电力系统逐渐成熟,广为人知,逐渐形成新兴能源和电力市场;并指出了其发电供电的技术方向,即光电、风电等新能源电力属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遍布自然界,易于采用,但能量密度偏低,大功率电力发电需要适合的场地,而且电力不稳定,属间歇式电力源,要想高效利用这些新能源电力,构成分布式微电网方式是技术方向,其具体现在:
1.发电系统(单元)与负载紧密捆绑在一起即发即用,所发电力就近消纳;
2.通过电力电子装置,进行电力调控及能量和质量的管理与控制以及安全保护;
3.发电单元与蓄电蓄能单元结合,进行电力平衡,克服新能源电力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
4.多个发电单元可以自发自,达到供充分自治,并且可以互连组网,受控并网及共享。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新能源分布式微电网,其现有技术与系统实现的方式,主要表现为分布式发电、集中式供电,是大电网的微型化,这种方式使其分布式就近供电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存在明显缺陷;如:增加了高压变电, 输送电及二次变电的投资;增加了发电到用电过程的耗损;需对发电用电整体电力进行调控,增加了调控难度和蓄电管理的难度;而且系统风险由于集中而不能化解。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充分利用分布式新能源电力的特点,实现高效率、高性价比的系统,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微网构造的分布式微电网系统,其系统包括:主节点电力系统、副节点电力系统、微微网A、微微网B、变电装置、低压电力线、主节点系统供电电力线、副节点系统馈电供电电力线、联网电力调控装置、高压输电线、风能发电机、光伏发电组件、蓄电池组、主节点负载、主节点并网电力线以及副节点风能发电机、副节点光伏发电组件、副节点蓄电池组、副节点负载、副节点联网电力线;
其特征是:主节点电力系统经主节点系统供电电力线接入低压电力线并通过低压电力线、副节点联网电力线和副节点电力系统相连,再由副节点电力系统经副节点系统馈电供电电力线接入主节点电力系统;
微微网A和微微网B连接到低压电力线;
主节点电力系统通过主节点并网电力线接联网电力调控装置及连接变电装置,并由变电装置接入高压输电线。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基于微微网构造的分布式微电网系统,减少了高压变电,输送电及二次变电的投资;降低了发电到用电过程的耗损;通过各节点系统的智能和自治调控,实现了发电用电整体电力合理调控,优化了多种电力的调节与调配,在优先利用新能源电力的同时实现受控并网和子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由于真正实现了分布式发电与供电更加有效地化解了系统风险,大大提高了微电网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分布式微电网原理示意框图;
图2为一种基于微微网构造的分布式微电网原理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实施例子,结合附图对一种基于微微网构造的分布式微电网系统给予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与方案不限于本实施例子给出的内容。
附图1给出了现有技术分布式微电网原理示意框图,如图1所示,很显然现有技术与系统实现的系统构造与方式,主要表现为分布式发电,集中式供电,是大电网的微型化,这种方式使其分布式发电及就近供电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如图可知:现有技术分布式微电网增加了高压变电,输送电及二次变电的投资和运行过程,增加了发电到用电过程的耗损。
附图2给出了一种基于微微网构造的分布式微电网原理示意框图。如图2所示,一种基于微微网构造的分布式微电网系统,其系统包括:主节点电力系统(1)、副节点电力系统(2)、微微网A(3A)、微微网B(3B)、变电装置(4)、低压电力线(5)、主节点系统供电电力线(6)、副节点系统馈电供电电力线(7)、联网电力调控装置(8)、高压输电线(9)、风能发电机(10)、光伏发电组件(11)、蓄电池组(12)、主节点负载(13)、主节点并网电力线(14)以及副节点风能发电机(20)、副节点光伏发电组件(21)、副节点蓄电池组(22)、副节点负载(23)、副节点联网电力线(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锡卫,未经周锡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091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火柴盒
- 下一篇:一种环境自适应的多目标直接定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