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式分离液塞捕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07962.2 | 申请日: | 2012-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13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黄强;张侃毅;何利民;吕宇玲;夏新宇;戚亚明;凌勇;侯卫国;吕生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石油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5/00 | 分类号: | F17D5/00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汤建武;周星莹 |
地址: | 834000 新疆维吾***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液塞捕 集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混输技术领域,是一种管式分离液塞捕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油气开发的重点向海洋及边远地区转移,为降低生产成本,多相混输工艺越来越多地被采用。由于地形起伏、生产操作等因素,气液混输管路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段塞流,对管道造成振动性破坏,导致下游处理设备的不稳定运行,甚至生产中断。目前,在混输管路末端安装液塞捕集器或常规的气液分离器是解决该问题的两种主要途径。液塞捕集器是一种特殊的气液分离器,主要有容器式和管式两种,其优点是处理量大,适应能力强,但投资成本高,占地面积大;气液分离器处理量小,只能适用于一定的处理范围。申请号为CN200820173799.4的中国专利文献所记载的技术是在常规的卧式分离器基础上进行改进,添加了出液均布器、液溢流堰板等,用于海底混输管路陆上终端的段塞流捕集;申请号为CN201110066471.9的中国专利文献提出了一种上倾入口双层管式段塞流捕集器,相比于现有的管式液塞捕集器在分离效果和占地面积方面作了很大的改进,但适用范围窄;申请号为CN201020259873.1的中国专利文献和申请号为CN200810232329.5的中国专利文献则将重力分离和旋流分离与管式液塞捕集器结合起来,开发出新型高效的液塞捕集器。上述装置在液塞捕集方面都取得了进步,但都很难同时满足既使控制液塞捕集器的占地面积小,又使其适用于较宽的处理范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式分离液塞捕集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装置占地面积大和适用范围窄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管式分离液塞捕集装置,包括底座、卧式分离器、气液分层管、集液管和集气管;卧式分离器固定安装在底座上,在卧式分离器的左侧顶部壳体上有进气接口,在卧式分离器的左侧下部壳体上有进液接口,在进气接口上固定安装有水平向左的集气管,在集气管的左端固定安装有盲板,在进液接口上固定安装有向左伸出的左高右低的集液管,集气管位于集液管的上方,在集气管和集液管之间固定安装有至少一个连通管,在集液管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左低右高的气液分层管;在卧式分离器的右侧顶部有排气接口,在排气接口上固定安装有排气管,在排气管上固定安装有排气阀,在卧式分离器的右侧下部有排液接口,在排液接口上固定安装有排液管,在排液管上固定安装有排液阀;在卧式分离器的上部壳体上固定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的下端位于卧式分离器的内腔底部;在卧式分离器的顶部壳体上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下端位于卧式分离器的内腔上部。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排液阀可为电磁阀或气动阀。
上述排气阀可为电磁阀或气动阀。
上述在气液分层管的左端可固定连接有水平管头,水平管头的左部呈内径左小右大的喇叭形。
上述连通管的内径是集液管内径的0.5倍至0.8倍。
上述进气接口和集气管之间可通过法兰固定安装在一起,进液接口和集液管之间通过法兰固定安装在一起,排气接口和排气管之间通过法兰固定安装在一起,排液接口和排液管之间通过法兰固定安装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通过卧式分离器、气液分层管、集液管、集气管和连通管的配合使用,实现气液两相的预分离和有效地捕集油气混输产生的液塞,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来调节排气阀和排液阀的开度,避免了对下一级处理设备造成的冲击和溢流现象的发生;具有占地面积小和适用范围大的特点,提高了分离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底座,2为卧式分离器,3为气液分层管,4为集液管,5为集气管,6为进气接口,7为进液接口,8为盲板,9为连通管,10为排气接口,11为排气管,12为排气阀,13为排液接口,14为排液管,15为排液阀,16为液位传感器,17为压力传感器,18为水平管头,19为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石油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新疆石油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079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