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隔热LNG中转泵撬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06576.1 | 申请日: | 201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47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侯明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新连通低温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3/02 | 分类号: | F17C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朱永飞;罗建平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隔热 lng 中转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NG中转泵撬,尤其涉及一种高效隔热LNG中转泵撬。
背景技术
LNG是液化天然气的英文缩写,LNG中转泵撬是专用于加气(液)站的辅助设备,主要用于将LNG运输车内的LNG中转至加气(液)站的储罐内,或者将储罐内的LNG转至加气(液)站的加液机,之所以用到LNG中转泵撬,是因为LNG比较容易挥发,需要尽量在中转过程中,保持低温,减少挥发。现有的LNG中转泵撬,其隔热措施为:将聚氨酯发泡材料包覆于LNG中转泵撬的外壁,利用其良好的保温性能隔绝外部的热量,但这种装置的隔热效果不够理想,导致LNG在中转过程中挥发较多,造成能源的损失和环境的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高效隔热LNG中转泵撬。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效隔热LNG中转泵撬包括泵罐、主管和辅管,所述泵罐内安装有LNG增压泵,所述泵罐的罐壁上设有进液管和排液管,所述泵罐的上端安装有罐盖,所述罐盖上设有出液管,所述主管为通管,所述辅管的第一端相通连接于所述主管管壁上,所述主管和所述辅管上安装有支管;所述泵罐的罐壁为真空夹层罐壁,所述进液管的管壁、所述出液管的管壁、所述排液管的管壁、所述主管的管壁、所述辅管的管壁和所述支管的管壁均为真空夹层管壁。
真空夹层的隔热保温效果已经被证明显著好于聚氨酯发泡材料一类的保温材料,而真空夹层通过成熟的抽真空方法即可实现。
具体地,所述出液管的出液端安装有真空角式单向电控阀,安装于所述主管上的其中两个支管的出液端分别安装有紧急切断电控阀;所述进液管的进液端、所述排液管的排液端和所述主管的第一端分别安装有真空母法兰,所述主管上的其中一个支管的出液端、所述主管的第二端和所述辅管的第二端分别安装有平焊法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相比传统以聚氨酯发泡材料进行隔热的LNG中转泵撬,本实用新型的LNG中转泵撬采用真空夹层使其隔热性能显著提高,使LNG在中转过程中保持液态,减少挥发,从而节约能源并降低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效隔热LNG中转泵撬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效隔热LNG中转泵撬包括泵罐5、主管7和辅管8,泵罐5内安装有LNG增压泵(图中不可视),泵罐5的罐壁上设有进液管4和排液管2,泵罐5的上端安装有罐盖1,罐盖1上设有出液管11,主管7为通管,辅管8的第一端相通连接于主管7的管壁上,主管7和辅管8上安装有支管9;泵罐5的罐壁为真空夹层罐壁,进液管4的管壁、出液管11的管壁、排液管2的管壁、主管7的管壁、辅管8的管壁和支管9的管壁均为真空夹层管壁。出液管11的出液端安装有真空角式单向电控阀12,安装于主管7上的其中两个支管9的出液端分别安装有紧急切断电控阀6;进液管4的进液端、排液管2的排液端和主管7的第一端分别安装有真空母法兰3,主管7上的其中一个支管9的出液端、主管7的第二端和辅管8的第二端分别安装有平焊法兰10。
如图1所示,中转过程中需要通过泵罐5加压时,进液管4和出液管11分别与外部设备连接,在泵罐5内的LNG增压泵的作用下,LNG被加压中转;中转过程中不需通过泵罐5加压时,主管7的两端与外部设备连接,LNG直接进行中转,或者,辅管8的第二端与其它设备连接,形成一对二的中转,或者,支管9的出液端与其它设备连接,形成一对多的中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新连通低温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新连通低温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065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检测回转体类零件三坐标的通用夹具
- 下一篇:行星齿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