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生产线激冷辊驱动系统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06569.1 | 申请日: | 201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956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易志龙;彭齐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强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5/12 | 分类号: | B29C55/12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王梨华;陈丽霞 |
地址: | 32580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拉伸 聚酯 薄膜 生产线 激冷辊 驱动 系统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生产线冷鼓驱动系统支撑装置,尤其涉及了一种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生产线激冷辊驱动系统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薄膜生产线的冷鼓驱动系统支撑采用普通的支撑板,由于受力不合理,冷鼓驱动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受重力作用会因为支撑板变形导致倾斜,造成电机连接轴端异常受力,容易损坏电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冷鼓驱动系统支撑受力不合理,在使用的过程中受重力作用会因为支撑板变形导致逐渐倾斜,造成电机连接轴端异常受力,致使电机损坏等缺点,提供了一种通过对支撑板进行改进,提高支撑板的结构强度,能够有效的防止冷鼓驱动系统因支撑板变形而倾斜,从而达到保护电机目的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生产线激冷辊驱动系统支撑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生产线激冷辊驱动系统支撑装置,包括涡轮变速箱以及冷鼓驱动电机,所述的涡轮变速箱的侧面设置水平支撑板,水平支撑板上设置垫块,冷鼓驱动电机4设置在垫块上,水平支撑板后还设有Z型支撑板。
作为优选,所述的涡轮变速箱与冷鼓驱动电机之间通过配重轮连接。
作为优选,水平支撑板为两块平行的面板,两块平行的面板上设置垫块。
作为优选,所述的Z型支撑板上端连接调节丝杆,调节丝杆下端与水平支撑板中内侧的一块面板连接,Z型支撑板下端与涡轮变速箱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涡轮变速箱后端设有平衡轮。
作为优选,所述的Z型支撑板包括上水平面板、竖直面板以及下水平面板,上水平面板与竖直面板之间设有加强型的三角形面板。
作为优选,所述的Z型支撑板包括上水平面板、竖直面板以及下水平面板,上水平面板与竖直面板之间设有加强型的支撑杆。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支撑板进行改进,提高支撑板的结构强度,能够有效的防止冷鼓驱动系统倾斜,从而达到保护电机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剖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平衡轮、2—涡轮变速箱、3—配重轮、4—冷鼓驱动电机、5—调节丝杆、6—Z型支撑板、7—水平支撑板、8—垫块、61—上水平面板、62—三角形面板、63—竖直面板、64—下水平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3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双向拉伸聚酯薄膜生产线激冷辊驱动系统支撑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涡轮变速箱2以及冷鼓驱动电机4,所述的涡轮变速箱2的侧面设置水平支撑板7,水平支撑板7上设置垫块8,冷鼓驱动电机4设置在垫块8上,水平支撑板7后还设有Z型支撑板6。
涡轮变速箱与冷鼓驱动电机之间通过配重轮连接。水平支撑板7为两块平行的面板,两块平行的面板上设置垫块8。
Z型支撑板6上端连接调节丝杆5,调节丝杆5下端与水平支撑板7中内侧的一块面板连接,Z型支撑板6下端与涡轮变速箱2连接。涡轮变速箱2后端设有平衡轮1。
支撑板6包括上水平面板61、竖直面板63以及下水平面板64,上水平面板61与竖直面板63之间设有加强型的三角形面板62。冷鼓驱动电机4与支撑板6的上水平面板61固定连接,涡轮变速箱2设置在支撑板6的下水平面板64上,通过在上水平面板61与竖直面板63之间设有加强型的三角形面板62,大大提高了支撑板6的整体结构强度,能够有效的防止冷鼓驱动系统倾斜,从而达到保护电机的目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的支撑板6包括上水平面板61、竖直面板63以及下水平面板64,上水平面板61与竖直面板63之间设有加强型的支撑杆。三角形面板62也可以为条状的支撑杆,支撑杆连接上水平面板61与竖直面板63,起到加强支撑板6结构强度的作用。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强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强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065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层陶瓷电子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挡油板装置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