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气切套管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05876.8 | 申请日: | 2012-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760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万琼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琼红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A61M16/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陈智海 |
地址: | 362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套管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护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气切套管接头。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术系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或一次性的进口塑料气管内套管,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滞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术后病人通过气管切开套管(简称气切套管)进行给氧及气道湿化,临床上给氧多采用如下方法:将一次性头皮针针头去掉,将针栓与吸氧管连接拧紧,头皮针插入气切套管5~8cm,用胶布贴于气切套管管口的边沿,控制氧流量3~5ml/min,于气切套管口盖上双层湿纱布,气道湿化采用类似方法处理。然而目前气切套管的结构设计不够完善,由此往往带来以下几点问题:
一、因气管切开的病人咳嗽排痰困难,要随时清除气道中的痰液,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在吸痰过程中吸氧和湿化的头皮针的针栓都很容易被带出气切套管而裸露在外面,这样无形中增加了气道感染的几率,而且还带给医护人员较繁琐的护理操作;
二、为了预防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要经常变换体位,而简单盖在气切套管管口的湿纱布就很容易脱落,为此带来异物进入毫无保护的气管内的安全隐患;
三、为了将两条头皮针的针栓固定插置在气切套管上,医护人员操作中经常需要再三贴上数条胶布进行加固,不仅影响美观也增加了感染的几率。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气切套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气切套管接头,达到了氧疗和气道湿化的治疗目的同时,还带来简化操作步骤、减少气道感染几率、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保持患者形象美观、提高患者满意度等优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新型气切套管接头,包括一两端贯通的接头管体,该两端为自由端和用于与气切套管相互连接的连接端,所述接头管体的管壁上组装有二连接管,该二连接管均设有分别位于所述接头管体内外的排出口和连接口。
所述连接管沿所述接头管体的径向方向贯穿插设,所述排出口在所述接头管体内向所述连接端方向弯折延伸设置。
所述连接端形成有用于与气切套管相互紧配套接的限位部或者螺接的螺纹结构。
所述二连接管的靠近其连接口的外侧壁上形成有外螺纹。
所述接头管体的自由端设有一用于对铺设在该自由端端面上的湿纱布进行定位的定位结构。
所述定位结构为一与所述接头管体的内径相匹配的活动圈,所述接头管体的自由端处开设一可供所述活动圈活动移出或者移入的半圆形缺槽。
所述活动圈的外侧边缘设有一操作手柄。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气切套管接头,使用时,将接头管体的连接端与气切套管的管口相互适配连接,将给氧管接头、湿化管接头分别简易连接在二连接管的连接口上,即可达到氧疗和气道湿化的治疗目的,同传统采用胶布固定方式相比,本新型使临床操作中更为简便,管管之间连接稳定可靠,特别是克服了在吸痰过程中存在气道感染几率高的问题。进一步,还可以于接头管体的自由端设有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用于定位铺设在自由端端面上的湿纱布,不仅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湿纱布易脱落而带来安全隐患,而且还能够使患者保持相对较美观的形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新型套管接头使用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新型套管接头使用中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接头管体 1 自由端 11
连接端 12 半圆形缺槽 13
连接管 2 连接口 21
排出 22 外螺纹 23
活动圈 3 操作手柄 3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琼红,未经万琼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058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胃镜咬口器
- 下一篇:一种儿童用口腔压舌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