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多次使用的干洗防伪标志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04644.0 | 申请日: | 201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551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龙文凯;陈蜀乔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F3/02 | 分类号: | G09F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次 使用 干洗 防伪 标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伪标志,特别是一种可多次使用的实用干洗防伪标志,属于防伪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些物质遇水后会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致使其颜色或形态发生明显改变,但这些物质和常见干洗剂不发生任何明显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然而,人们利用这个原理日发明了的多个以帮助消费者鉴别衣物是否是被干洗还是水洗的防伪标志,但这些发明中的防伪标志均只能一次使用,且没有主动防水措施,因此这些防伪标志一旦和衣物一起被水洗后就得重新更换,比较麻烦,所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多次使用的实用干洗防伪标志,其能够实现一次固定在衣物上多次使用的目的,同时其设置有主动防水措施,当衣物需要水洗时,不破坏防水部件,防伪标志在水洗过程中不失效,当需要干洗时破坏防水部件,干洗防伪标志实现防伪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多次使用的干洗防伪标志,其能够科学、简单、直观的帮助消费者辨别衣物是否被干洗还是水洗,而且能够多次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如图1所示,透明封装膜5被密封分割成多个小腔室,每个小腔室内部放置有干洗辨别物质4,整个透明封装膜5通过缝合部位1固定在需要干洗的衣物上。
所述透明封装膜5的密封是采用防水部件3分割,并在干洗辨别物质和防水部件之间设置裁剪缝2。
所述透明封装膜5的每个小腔室的外表面依次印制有识别编号6。
所述的干洗辨别物质是一些物质遇水后会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致使其颜色或形态发生明显改变,但这些物质和常见干洗剂不发生任何明显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
所述防水部件由防水材料制成,固定并密封在透明封装膜需要防水的部位。
所述的透明封装膜,为普通塑料膜,其作用是把干洗辨别物质封闭在里面,让其免受水汽破坏。
所述的识别编号为按顺序编印的普通数字,其作用是帮助把衣物拿去干洗的消费者识别正在使用的那个腔室的干洗辨别物质,以防止洗衣店老板水洗衣物后拆除干洗辨别物质产生变化的空腔来达到欺骗消费者目的。
所述的裁剪缝,是指透明封装膜被胶水沾合的部位,其作用是隔离每个小腔室,当裁开裁剪缝后,裁剪缝上部的小腔室内的干洗辨别物质和外界接通。
所述缝合部位为任何方便缝合在衣物上的普通材料,其作用是方便把本实用新型缝合在需要干洗的衣物上。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当带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多次使用的实用干洗防伪标志的衣物第一次被送去洗衣店干洗时,裁开最下面的裁剪缝2,使最下面的小腔室内的干洗辨别物质4和外界接通,如果在洗涤过程中衣物被水洗,此小腔室内的干洗辨别物质4就会遇水发生明显不可逆的物理或化学变化,以帮助消费者识别衣物被假干洗;当最下面小腔室内的干洗辨别物质4因被水洗过而失效,不能再被用使时,剪开下一个裁剪缝2,使下一个小腔室内的干洗辨别物质4发挥作用;当带有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可多次使用的实用干洗防伪标志的衣物需要水洗时,不裁剪开任何裁剪缝2,以保护水洗物质4不被破坏;每个小腔室上都有不同的识别编号6,每次衣物被送去干洗消费者都可以记住起作用的干洗辨别物质4所对应的识别编号,这样洗衣店就不能在干洗防伪标志上做手脚,以欺骗消费者了。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可多次使用的实用干洗防伪标志,其能够科学、简单、直观的帮助消费者判别衣物是否被干洗还是水洗,同时能实现一次固定在衣物上多次使用的目的,其具有制造简单、造价低廉、可靠性高、实用性强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依次表示:1-缝合部位、2-裁剪缝、3-防水部件、4-干洗辨别物质、5-透明封装膜、6-识别编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可多次使用的干洗防伪标志的结构为:透明封装膜5被密封分割成多个小腔室,每个小腔室内部放置有干洗辨别物质4,整个透明封装膜5通过缝合部位1固定在需要干洗的衣物上。透明封装膜5的密封是采用防水部件3分割,并在干洗辨别物质和防水部件之间设置裁剪缝2。透明封装膜5的每个小腔室的外表面依次印制有识别编号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046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氯乙稀控制电缆
- 下一篇:单舱球三分量海底磁力仪